下面的回鹘人色目人一直都以为于阗国打算跟靖难军死拼到底。
这对于回鹘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回鹘人已经跟汉人厮杀了数十年,真要是突然和平了,大家反倒会感到奇怪。
这一次于阗王国虽然败得比较惨,但家乡至少还没有沦陷,所有的回鹘青壮,也就是于阗国的国族都放下了锄头,安置家小后,齐聚于阗城,准备在这里抵御靖难军的入侵。
于阗城可不是只有一座城池,在外围还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卫城和军寨,这些地方都需要人去驻守。
那些只经过简单训练的于阗民壮出城野战肯定不行,但守城还是可以的,而且这些于阗国族民壮都知道他们跟汉人是不死不休的仇人,知道自己一旦被打败,下场会十分凄惨,所以士气都比较高昂。
或者说,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可言。
在悲壮的氛围下,这些于阗国族的作战尽头非常昂扬。
其实,于阗国族已经有了后世民族的雏形,如今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还有自家大王带头抵抗外敌入侵,大家的士气自然不会低到哪去。
于阗国中可不止回鹘国族,还有大量的色目人和混血生活,纯种的汉人倒是没有,即便混进来因为容貌和色目人差距太大,也会被于阗人弄死。
相对而言,于阗人对汉族的包容性是非常低的。
当然,这不是西域个例,在西域敌视唐人汉族的西域土著,控制区内都不可能有具备汉人外貌的人种生活,谁叫汉人在西域属于少数民族呢?
大哥不笑二哥,汉家藩镇对待色目土著也不咋地,下等人的待遇可不是嘴上说一说而已。
实际上,种族的仇恨几乎都来自于上层,上层的敌对行为自然而然的会蔓延到民间,也算是一种另类的上行下效。
如果没有于阗国的话,于阗国的这些国族回鹘或许就会被迫分散居住,几代人之后,就不会再有于阗人这个族群称呼了。
先有于阗王,然后才有于阗国人!
哪怕汉族这个称呼,也是历史上大汉王朝的几百年国祚延续下来的东土人种称呼。
在西域更往西的地区,那些波斯人中亚人就很少称呼东土人种为汉人,而是叫做唐人或者桃花石人。
因为大汉王朝的时期,势力没有蔓延到中亚和波斯地区,称呼自然也不会传过去。
同样的道理,汉人也不知道西方的人种称呼,只是通过他们的外貌特征叫做色目人。
用来跟黑发黑瞳的汉人加以区分。
为了尽可能守住核心城池,于阗王国采取了坚壁清野收缩兵力的方式,本来就兵弱,要是不集中起来,难不成等着靖难军一口一个吃掉?
为此,于阗王国不得不放弃了外围大量的城镇,好在于阗国小,坚壁清野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