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谁,谈论起扶苏之时,都要满脸恭敬地称呼一声陛下!
此刻的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依旧是在议论纷纷。
对于此番的作战方针,众人皆是谁也不服谁。
眼看着双方剑拔弩张,若非文有丞相李斯拦着,武有武安君白起挡着,只怕这两方人马就要在朝堂之上厮打起来。
倘若文武百官真在朝堂之上打起来,那么传出去岂不是让他人贻笑大方?
这些文武百官之所以对于是否出征有这么大的意见,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如今大秦的国力。
如今大秦国力强盛,兵强马壮。
再加上大秦天子已经足以威慑天下。
故此他们才敢各抒己见。
毕竟在他们看来,若是与大晋王朝一战,那么结果已经注定,必是大秦获胜。
之所以争论不休,就是在死人多少的前提上。
若是按照文官的想法,一股脑与大晋王朝开战,那么大秦将士死伤必然惨重。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晋王朝终究还是有着不少底蕴。
但若是按照武将的想法,从长计议,那么大秦的确会少死很多人,但是也容易使得大晋王朝制定的战斗计策得逞。
到时候结果如何皆是不成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