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抗日之超级战神>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血战富金山(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血战富金山(七)(1 / 4)

坑道战术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没有这种战术,那场惨烈的战争最起码还要多打两年。

说一个数据吧,从1952年1月志愿军刚刚开始修筑坑道,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先后对志愿军阵地发动了273次小规模的攻击,虽然志愿军抵抗住了绝大多数进攻,但美军仍成功了11次。

而随后的两个月的时间,随着坑道大规模推广至全军,当联合国军再次以小部队发动攻击之后,在联合国军发动的高达90次的攻击之中,没有一次取得成功。

而坑道的优势不仅于此,如果仅仅将坑道视为只能被动防御,而无法主动进攻的工事,就大错特错。

事实上,志愿军的坑道工事即可用于防御阵地,也可以作为志愿军主动攻击的最可靠依托。

在完成坑道建设之后,在1952年1月到5月期间,志愿军和人民军先后对于联合国军的阵地发动120次小部队规模的袭击,成功高达73次,成功率远远高于联合国军。

而坑道最初的作用,也是最根本的目的:降低伤亡,也堪称功勋卓著。

在坑道并未大规模推广全军的1951年夏季和秋季防御战之中,联合国军每杀伤一名志愿军将士,只需要发射40到60枚炮弹。

而到1952年1月,随着志愿军开始大规模推广坑道工事,联合国军想杀伤一名志愿军将士,就要付出大约240发炮弹。

随着坑道工事的不断完善和坑道战法的不断丰富,联合国军的炮弹效率也愈发低下,到1952年4月,美国军队要发射646枚炮弹,才能够杀伤一名志愿军将士。

而相对应的,是有坑道做支撑的志愿军给联合国军带来的巨大伤亡。

不同于运动战时期近乎1:1的伤亡比例,进入阵地战之后,虽然美国军队更便于发挥自己后勤和火力方面的优势,但是,志愿军在与美军的作战之中,伤亡反而愈低。

1952年7月到8月间,志愿军完成了歼敌万余人的成果,而自身付出的伤亡只有8600人,敌我伤亡比例已经达到了:1的惊人比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