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马铮还是部队的其他军事主官都知道,眼下这些人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差了,别看这四万多人浩浩荡荡的,但就战斗力而言,连之前两个师都比不上。
所以,马铮便命令部队就地展开大练兵活动!
12月底,经过一个半月的训练,这支部队终于有点兵的模样了。
再加上大部分的伤员也已经伤愈归建,在将那些因伤致残的士兵交由地方政府照顾后,终于在1939年的1月份马铮下达了北返的命令。
在接到马铮北返的报告之后,军委会着令一战区以及信阳当地的行政部门,立即将信阳的防务接手过来,并按照马铮的嘱托,将超过六千名残疾官兵遣返原籍。
那些不愿意回去的,全部集中安置在大后方的重庆以及四川等地。
对于这些因伤致残的官兵,马铮也是听无奈的!
虽然说这些人都领到了一大笔补偿金,足够他们返回原籍生存所需了,但眼下大片国土沦丧,不少人的家乡都已经沦陷了,他们根本没办法全都回到老家。
但如果将他们全部接回绥东也不现实,毕竟从豫南道绥东有足足两三千公里,这么远的路途带着数千残疾士兵行军,这不是闹着玩儿吗?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绥东也好还是察南也罢,这些地方都不是安全区,随时可能面对日伪军的扫荡进攻,太不安全了。
有鉴于此,马铮才会想到让国民政府在后方集中安置这些人。
当然了,安置这么多人所需要的费用也是惊人的,单靠国民政府自己肯定是无法全部承担这笔费用的,为此马铮特意拿出五十万大洋,当做安置伤残士兵的费用。
但至于这笔钱能有多少用在伤残士兵身上,马铮心里也没底,但这却是他现在能做到的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