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然而根据沙盘推演的结果看,支/那人的胜算竟然在八层左右,由不得本多政材等人不重视。
本多政材顿时感到头大,不是说支/那人的主力都被包围在了这个小小的支/那县城了吗,外围的之后一些小部队吗?
怎么会在他们后方出现这么多的敌军,到底是他们低估了支/那人的实力还是有新的支/那部队进入了察哈尔战场?
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负责运输物资的运输队迟迟没有抵达,且和指挥部失去了联系,这也让本多政材感觉到了危机。
本多政材现在陷入了两难的处境,此时张北县城的南北两个门的外围阵地全部被他们占领了,城墙也夸他打了大半,皇军已经占据了县城四分之一的区域,双方正在城门一线展开殊死战斗。
在本多政材看来,经过一个星期的进攻,张北县城的守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只要加把劲儿,拿下张北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个时候敌军的援兵到了,这让他颇为纠结,是撤退还是继续作战,等待皇军的后续部队过来。
要知道兵团司令部与另外两个旅团的主力此时已经由丰宁一线杀向崇礼、赤城,侧击张家口,且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要是他们能在张北坚持两天的话,援兵应该能赶到。
但是,这样做实在是太过于危险了!
一个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成为大日本皇军在中国战场上被全歼的第一个步兵旅团,而他本多政材也可能成为中日全面开战以来阵亡的第一个日本将军!
相对于攻占张北的诱惑,本多政材觉得麾下的这支部队以及他本人的声誉更加的重要。
一旦他真的将这支精锐全部折损在这里的话,那么后果绝不是他这个小小的陆军少将所能承受得住的,哪怕他本人没有战死,最后也难免被军事法庭审判。
思之再三,本多政材当即做出决定,命令部队停止进攻,立即撤出战斗,并向西突围!
之所以向西,那是因为在战场西面的化德一线有李守信所部随时可以接应他们。
且西北方向还是德王的地盘,那里并没有太多的中国军队,最合适突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