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将日军挡在吴福线以东的国防工事外,单靠南京城的防御,根本挡不住小二十万日军的疯狂进攻,城破也就成了必然。
只是令马铮感到愤怒的是,南京城守不住并不能怪到任何一个人身上,毕竟国力如此,绝大的差距绝不是靠牺牲兵员就能弥补的。所以这事儿不能怪蒋委员长,也不能怪唐生智。
但是在这些国府大员在城坡时候的表现却让人感到不耻,也显得极不专业。
本来南京城守不住了,只要指挥部提前制定好突围方案,局面还不至于失控,最起码南京城的十多万守军还是有机会突出去的。
然而,却因为指挥层的原因,这一切都变成了奢望。
由于没有高级将领组织指挥撤退,指挥部命令各部队即自行突围,很多部队都根本不知道主力要撤退,很多人还蒙在鼓里。
最可恨的是部分高级军官开完会后独自悄悄逃过江,根本没有通知部队的士兵。
教导总队的部分将领们逃走时,底下的团长还在指挥战斗,一直到城破的时候,总队的四个团长还在紫金山开会。直到夜里12点才开始突围,但为时已晚。
71军军长王敬久,87师师长沈发藻12日下午逃走时,也没有通知城外的部队,直到261旅发现城墙没有人防守了才明白过来。
万式炯所部一直战至13日中午,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后来听说日军坦克已经到了长官部门口,才知道头头们已经都撤了。
而宋希濂的部队撤退时居然下令关城门,过江后又下令烧船,根本不管其他部队的死活。
十数万守军在茫然中,土崩瓦解!
绝大多数部队都往下关跑,因为军长师长们都知道,那儿有他们偷偷保留的船。
部下听说长官往下关去了,自然也就跟过去了。
就这样,几万国军,无数民众便涌向了下关,可是挹江门的36师却不放军队通过,因为按计划,从下关撤退的只是长官部和36师。
于是发生枪战,部队混作一团。
最后终于被人流冲开了挹江门,但地上的尸体有好几层。
多数部队开始撤退时还能保持建制,但到了挹江门下就瓦解了。
冲出挹江门的国民党军队只能称为是散兵游勇,而不是军队了。这些散兵以各种形式过江,但只有少部分成功。
最终,大量来不及撤退的国军将士成为日军的俘虏,平白增添了十余万冤魂!
马铮知道眼下哪里的老百姓正在经历着什么,他不敢去想,三十万冤魂的啼哭声似乎就在耳边。
他想改变他们的命运,想要解救众生于水火之中,但是他却做不到!
他虽然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是却没有改变历史的实力,所以,那座正在遭受毁灭的名城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
眼下的他,也只能通过这种近乎疯狂的训练来麻痹自己,并为接下来的反击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