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蒋委员长问李长官的时候,马铮也在想这个问题,中日两国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又有多大!
二战前夕,苏联的那位大胡子曾经说: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工业上处于落后的局面。而这种落伍,在中国和日本的较量中残酷地展现出来。
从经济基础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业产值相当于60亿美元,中国当年的经济产值也就亿美元,日本当年的钢产量是580万吨,而中国当年的钢产量只有4万吨。
日本煤的产量是5070万吨,中国是2800万吨。中国那么多的煤,但是开采量却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点。
日本的石油储备169万吨,中国的石油只有万吨。
铜呢,日本是万吨,中国只有700吨。
而这些直接体现在战争上面就是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就拿飞机来说,日本眼下每年可以造1580架,一年就能造这么多,但中国一架也造不了。
大口径的火炮,日本单单1937年就生产了744门,中国连一门也造不了。
再比如说坦克,日本1937年造了330辆大小坦克,中国同样一辆也造不了。
汽车,日本当年造了9500辆,中国也是一辆造不了。
军舰,日本1937年生产的军舰是52400吨,中国一吨也造不了!
也就是说当世界进入这个机械化军事时代的时候,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机械化时代的主战兵器,坦克、飞机、军舰、大炮都不能造,那么无论是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本都已经遥遥领先中国一个时代。
想到这里,马铮当即说道:“我们和日本只见最大的差距不在于武器装备也不在于训练程度,只在与经济基础上的工业生产能力!说白了,病根儿只有一个——穷!”
听到马铮的这个回答,蒋委员长和李长官都愣了!
这样的问题,他们不知道问过多少人了,但是大多数的人的答案都只会倾向于武器装备、兵员素质等等,从来没有人会这样说,认为中日之间的差距只是因为穷!
“那你具体说说这个穷病是怎么回事儿吗?”李长官道。
马铮点了点头说道:“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能问一下两位长官,您们可知道我们和日本之间军事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吗?”
两人顿时沉默了,这个问题他们还真的就调查过,只是结果让他们不敢直视。
不等两位回答,马铮便说道:“根据卑职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和日本之间的差距非常之大,大的令人惊心动魄!先看陆军,抗战爆发前我们的现役的步兵是182个师,还有46个dú • lì旅,骑兵9个师,加上还有6个dú • lì旅、炮兵4个旅等等,总兵力不到两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