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羌胡总兵力大约四万多,荀攸算上收降的兵力,还不到三万。并且,因为时日紧迫的缘故,那些收降的兵力并没有打乱重编,依旧是被那些降将率领。这样的队伍是打不了硬仗的,如果把他们用的太狠,万一战场之上发生变故,后果不堪设想。
孔子曰:好招不怕反复用。
当年段颎对阵羌胡,是以步兵为中军,正面硬抗,以骑兵为侧翼,切阵游击。作为汉正军的一员参谋,荀攸对于那一次战役可是耳熟能详,所以,他也打算效仿段颎,以步兵正面对敌。虽然此刻步兵的装备没有曹性弓弩师那么猛,但是对于连皮甲都穿不上的一群乌合之众,足够了。而那些收降的兵力正好可以作为侧翼游击使用,至于华雄的骑兵旅……他会碾碎他们的。
敌军已经开始冲锋,万马奔腾,声势骇人,仿佛大地也为之震动。如果说汉正军里的兵士没一个怕死的,那是扯卵蛋,然而更多的兄弟是兴奋,是紧张,是跃跃欲试。巨大的盾牌已经连接起来,好像一道临时城墙,长枪架在其上,又使它变的有点像拒马。
枪盾身后,所有的弓弩手被集中在正中,随时听候各营连排长的命令。近了,更近了,似乎下一秒,万千马蹄就会踩踏到自己的胸口上。
突然,司号参谋吹响了军号,各营连排长异口同声地拼命大喊:“放!”
“嗖……”
天空为之一暗!
数以千计的箭矢飞向天空,再如雨一般落向奔涌而来的敌军。顷刻间,惨嚎立起,运气好的还能落个死的痛快,运气不好的,可能只是受伤坠马,会被后边的自己人活活踩死,还有的可能人没事,但是马受伤了,一尥蹶子一卧槽,马上之人即便摔不死也会被踩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此时,汉正军负责弓弩的各个营连排长已经喊起了不同的号令,有的喊开弩,有的喊张弓,有的喊上箭,有的喊放。虽然数量不如第一次来的猛烈,但是箭矢几乎一刻不停地射向敌军。
冒着汉正军连续不断的箭雨打击,终于有“漏箭之马”冲到的巨盾前,可等待他们的是上扬斜指的长枪,不仅能刺穿马的脖颈,也能刺穿人的胸膛。然而,羌胡如此拼命,终究还是取得一些战果的,在巨大的冲击力之下,有的盾牌手可能直接被撞飞,有的长枪手可能被崩折的枪杆反刺而死,甚至有的人已经死去,却还被后边的兄弟推挤着顶在前面。
盾牌连接的防御工事,此时更像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吊桥,被风吹的摇晃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