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万的乌延军,最后活下来的还不足一半,乌延跪在汉正军的大帐中,向文聘哭诉叫屈,说这完全是一场误会,自己是奉了刘幽州之命,前来征讨公孙瓒这个叛逆的。
咦……还有这种操作?
就是说,我们还得谢谢你来帮忙了呗!
文聘语重心长地对乌延说道:“难得汗鲁王深明大义,通晓事理,你尽管放心,从今往后大家都是大汉国人,我一定会一视同仁,绝不苛待你的部族。”
要知道,在当世的大汉可是很傲娇的,周边这些羌胡夷狄就算再凶横,面对汉人的时候还是会打心眼儿里感到自卑。而像刘虞这样的汉人,即便是采取亲善拉拢的手段,拿东西喂着,拿好话哄着,实际上还是视这些人如仆从牛马,打心眼儿里看不起他们。
所以,当刘汉少提出“大汉国人”这一种概念之后,对于原本的穷苦汉人来说,无论屯田还是做工,无论赈灾还是慈善,尽力让他们感受到朝廷与皇家的恩惠眷顾,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爱汉意识”,然而对于周边已经归服的羌胡夷狄来说,这四个字的份量不亚于一次重新投胎。
“法度严明,一视同仁。”
就靠着刘汉少传授的八字真言,领会“大汉国人”的深意,王闹闹与杜畿,赵云与黄邵,分别压得凉并二州稳稳当当,得到越来越多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真以为从前那些羌胡首领杀只羊,宰头牛,就会和自己部落里的人家分着吃吗?他们连尊老爱幼都不懂,对自己人狠起来,把人命看的还没个牛羊牲畜重要。现在好了,那些底层的、老幼的羌胡百姓在“大汉国人”的光辉下沐浴天恩,焕然重生,只要遵纪守法,谁都别想再欺负咱。
就拿今年的征兵工作来说吧,那些与汉人共同生活时间久的,汉化程度高的地方,很多原本的羌胡百姓都害怕自家的娃当不了兵,因为当兵待遇好啊,在他们看来绝对是件好事。而汉化程度没那么高的地方,羌胡百姓看到汉人家的娃也都需要应征,并没有厚此薄彼,所以大多也都能接受。
当然了,肯定也有不接受甚至反对的,不愿遵守大汉法度,那就不能当成大汉国人对待了,对吧?所以,要么绝望,要么绝种,可以由他们自己选择,王闹闹和赵云是不会心疼他们的。
再所以,现在听到文聘亲口说,乌桓人也可以成为大汉国人的时候,乌延激动的喜极而泣,连连叩头,不停地说着自己今后将如何如何效忠汉室,为国出力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