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都市鉴宝> 第四十九章 梳妆盒的演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梳妆盒的演变(3 / 3)

“这就对了嘛”

“卖给你,我想的时候还能再看一看!”

“不然你以为我凭啥卖给你呀?”

随后老贾将手中的盒子放到桌子上,慢慢将里面的物件拿出来。

这是一尊青玉兽面纹奁(lián)。

“奁”是我国古代妇女用于存放梳妆用品的重要日用器具,也有盛放香料、胭脂等物的脂粉奁,以及取镜照容的镜奁。

宋末元初词人陈允平曾经专门为奁做过一首诗!

宝镜奁开素月空,晚妆慵结绣芙蓉。殢人娇语更憁憁,倦浴金莲轻衫步。捧笙玉笋半当胸。枕痕又露一丝红。

此诗便描述了古时闺阁女人特有的生活情态以及对奁的使用。

我国对奁的使用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并流行开来,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奁形制多样,有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多种。

在历史的演进中,奁的材质也富于变化。

战国秦汉时期,奁多为漆器,并且只有名门望族才能享用,那时候的男女都要梳妆,且对化妆的要求很高。

随着人们生活习性的改变,到了宋代,过去适合于席地起居的汉式漆奁逐渐演变成适合于垂足而坐的多层套奁。

明代家具发展迅猛,奁最终演变成木质的大型梳妆台和便携式的梳妆匣,名贵的有黄花梨和紫檀木等。

而且由于清朝中早期,疆域辽阔,政权稳定,经济发展,玉材来源渠道多,而且丰富多彩,除了常见的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和田玉的运输畅通得到保障,缅地翡翠也进入中原,促进了清代玉器工艺的迅速发展。

清廷对玉器生产十分重视,尤其是康乾至嘉庆时期,内廷的养心殿造办处玉作、如意馆,荟萃着大批优秀的玉匠,民间玉肆也十分兴旺,生产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玉制品,其中不乏晶莹剔透、工艺华美的玉奁器,除了美观实用,有些还被作为富丽堂皇的陈设器使用。

由此可以确定老贾拿来的这尊青玉兽面纹奁是清朝的!

而且是清代宫廷御制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