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上的物什开始无规律的游走。
陆沉看着那景色不停地变化,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待到变化停止,那绣球的模样已经与方才完全不同了。
掌柜笑道,“怎么样,有趣吧。现在又回到了第一重,陆先生你可以照着这个本子上写的来解,解到哪一步了,就在那本子上打个对勾,我们好下次接着解。
一般人是没有兴趣把这绣球解开三千次的,平安把每一重的“因”都写在了一个小本子上,大家有兴趣了,解开几重,打个对勾,下次闲来接着解。
下午的酒馆人还很少,陆沉要了一壶酒,坐在角落窗边的一个位置,来解这个绣球。
他先翻开那个本子,密密麻麻都是字,字体幼稚,却一笔一划认真极了。有些字写错了,被打了个红叉,有些字不会写,被空着画了个红圈。然后又有一个秀挺一些的字在旁边替他更正。
幼稚些的字是贺平安小时候写的,更正的字是贺平安的母亲写的。
陆沉先把本子翻了一遍,在最后一页的角落处,幼稚的字体写着两字,“因果”。
“因果、因果……”陆沉自语。开始照着贺平安写下的每一个因来解开每一个果。
一重重的解开,万千变化在眼前飞逝。一排排柳的枯荣,一对对人的别离。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
因果、因果。你和我相遇,便是因。我来到你的家乡,便是果。
夜晚,酒馆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十分吵闹。陆沉把绣球还给店家,走到街上去。
这天重阳,街上的人很多,夏季的炎热还没过去,拂面而来的微风都带着暖意。
陆沉走过弯弯的石拱桥,迎面而来的两个孩子拿着风车和拨浪鼓嬉闹着奔跑着。陆沉侧身避开,正站在了拱桥的正中央。
上有明月天,下有星河水。
忽然想起,两年前的重阳节,便是自己与贺平安的第一次相遇。当时也是站在这么一座桥上。然后放了一河的花灯。
抬头看着天空,一串串孔明灯摇摇摆摆的飞向天尽头……
那年花灯历历在目。
连贺平安说过的话也变得清晰起来。
“我家乡啊,过节的时候放的不是花灯,而是孔明灯。诶,你放过孔明灯吗?”
他摇头。
“我这也是第一次放花灯。各有各的好,一个能上九重云霄,一个能下万里江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