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看看他:“你今年多大?”
“十八。”
“不错吗,十八就当上知府啦?你是怎么当上的?”
这个十八岁的知府就小声的道:“我认得几百个字。”
赵兴哈哈大笑:“在中原,在朝廷,十年寒窗没冻死的,再经过五次考试,弄个进士,最好的也就是个实缺知县,你做的到是快吗。”
刘光之就解释:“实在是没有办法,咱们这里苦寒,而且还是战区,当官的,,就已经三四十岁了,好受白发的比比皆是,就等于把脑袋提在了手中了,没大责任,大担当,大勇气是干不来的。而朝廷的那帮官员,你请他来,他都不来,我有什么办法?实在不瞒大人,就我下面的几个县的衙门,上到县令,下到衙役,就没有一个识字的。本来辽东开化就晚,识字的就不多,再被皇太极拉走了大部,找个识字的,那真的难于登天,我有什么办法?”
赵兴理解的点头:“不要担心,我还是那句话,粮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然后将话题拉了回来:“刚刚这位小大人提出,要是百姓拿出一些我们官府用不上的东西,来给我们顶账该怎么办?那我现在就郑重的告诉你:“收下,然后悄悄的丢掉。”
这个小知府就彻底的震惊了:“为什么这么做?”
“我们坚决不能培养百姓不劳而获的乞丐精神,我们坚决杜绝百姓们没有契约信用。这是民风的培养,这一点雷打不动。”
在毛仲明的陪伴下,赵兴视察了东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