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背面,也是我们现在无法看到的紧贴山壁的那面,在此处设置闸门,待大雨时,开闸放水,水流自百丈高地而落,速度之快,无法想象。”
“只要蓄水足量,经过百丈高度的加速,抵达地面河道时,本就因下雨而变得湍急的水流会更加猛烈,甚至形成河浪。”
“这股猛烈的激流汇入澜河时,或会形成的大洪涝。”
“当然,这一条支流还不够,需多处支流对澜河的冲击,才能如此。”
赵卓和任正相视一眼,呼了口气。
赵卓说道:“杨师,越听您的分析,我越觉得您说的是对的,虽然难以想象,但杨师您说的又很合理。”
任正重重点头,也有这种感觉。
行了大概五里路,即将抵达丘陵处。
“杨师……”
“别看!转道!”
本来直奔丘陵而去的三人,突然一个转弯,向村子的方位走去。
“杨师,丘陵上的枣树间有人。”赵卓低语。
“不止一人,我看见好几个,看似在打枣,或有可能是在监视附近来人。”任正补充道。
杨轩眸光一闪道:“这就更能证实我的猜测是对的。”
赵卓低声问道:“杨师,现在还天光大亮,丘陵上又有暗哨,我相信丘陵另外几面同样如此。”
“我们在山下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看在眼里,此时登山不现实。”
“要不……”
“夜探!”赵卓、任正包括杨轩齐声道。
定下计议,一行三人回返村子,往山坡而下。
三人上船,划船而走,那名渔民暗自瞄了他们一眼又转瞬收回目光。
直到三人彻底消失在河面,渔民这才全然不作理会,又是自顾自的垂钓。
而当船只即将抵达淮水与澜河之间的交汇口时,方向一偏,随意找了个隐蔽的不着边的山石之地靠岸。
杨轩和赵卓利用身法踏上山坡,接过任正递过来的绳索,将绳索束缚在一棵树上后,任正脚尖一踏,同样上了山坡。
旋即,三人化作黑影,消失于树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