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向淦的威望超越一切历来一切人皇,高高在上,一言决国策。所以朝臣们,都成为了向淦这位人皇的工具人。
但是,朝臣们有自己诉求,他们也是大乾江山的管理者。
但是朝臣们面对向淦,底气不足,只能成为工具人。但这就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对于地位的追求。
向淦这位人皇,称为“陛下”的话,恐怕还能潜移默化的抑制他的骄奢之心;称为“皇上”的话,恐怕朝臣们再也没有对抗的余地了。
所以自向淦掌权,成为权皇一直很老实的丞相,不得不出面,也不得不反对从“陛下”的称呼,改成“皇上”。
他是百官之首,必须为百官谋得福利,对抗人皇。
虽然如今对抗人皇,是完全看人皇意愿,半分勉强不得向淦的局面。但是,丞相该要表达的态度,得表达出来。
“丞相息怒,在正式场合当然得称‘陛下’,私下场合称朕为‘皇上’,朕也不反对。”向淦开口,定下了基调。
实际上却是纵容。
要更加的集权?还是彰显自己的地位?
很多看得深远的朝臣都忧心忡忡,自成为天子之后,向淦在渐变。
“明君晚年,难免昏聩。”吕第响起了向淦说的这句话,当初是在说大周圣皇,还是预见了他向淦自己未来的样子?
“多谢陛下。”丞相有些意难平的回归到了百官之首的位置之上。
徐贤孟更加的面色苍白,本想投机的他日后恐怕难有好日子过了,被百官之首的丞相给记在了小本本之上。
“徐卿的时间到了,其它人有话要说吗?”向淦看向了诸多举子。
“陛下!”
“陛下!”
“皇上!”
……
举子们虽然关注朝臣们的反应,但更多的是关切自己的情况,能够自由发言,他们都是暗自准备,做第二个发言之人。
所以,在徐贤孟尚未退下的情况之下,十数位举子同时出列。
“这位卿家也是个人才,活学活用,你先说吧。”向淦指向了一个穿着黑色长袍的举子。
就是这位举子的一声“皇上”,在诸多“陛下”的称呼中格外别具一格,如同鹤立鸡群。
为了出彩,不怕被丞相这位大佬记在小本本上,也是拼了。
“臣王益德,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诸多出列的举子不甘的退下之后,王益德抱拳躬身,朗声说道。
行礼之后,王益德直腰挺身,再次抱拳,说道:“陛下,我认为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难堪大用!”
果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人是疯了吧?当着开创文道的向淦的面,说读书人难堪大用?
但是诸多朝臣都是心下一凛,文武道争,这就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