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安歌表示日子简直没法过了,穿越成纽约某福利院唯一华裔成员,五岁的小姑娘生生被一群熊孩子欺负了两年。
整理好原身的记忆,她无意继续伪装成一个幼童,幸好小姑娘刚刚入学,有些改变也在所难免。
福利院的生活适应起来并不难,安歌也懒得与小孩子计较,没有什么娱乐,她将大部分时间用在阅读和学习上。
当然也会偶尔耍些小手段整治下身边的小霸王们。
毕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家小小姐,安歌在了解并熟悉社会运行机制后,开始为未来的生活不断筹谋。
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不断参加各类竞赛,她获取了不少的奖金,跳级被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录取甚至惊动了当地媒体。
在福利院安歌从不敢使用空间,唯恐自己一不小心暴露了,她一无权无势的孤儿,只怕不会落得什么好下场。
来到Boston开启dú • lì新生活,她不再刻意压制自己的本性,收起了些小心翼翼。
现实让安歌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三年后她带着计算机和金融学本科毕业证,转战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
虽然本性慵懒,但安歌清楚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想洒脱的生活就要有相应的实力。
几年来,她在教授的指导下有了不小的进益,通过不断地在咨询公司、国际投行实习,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吸取经验教训,逐渐有了自己的社交圈,也攒下了一笔不小的家业。
同样是孤儿出身,同样是华裔,从事同样的行业,又是校友,安歌与安迪的相识是偶然,交好却是必然。
海量的知识储备让她们的共同话题从来不会局限于金融和商业分析,相似的饮食偏好更是让她们成了饭搭子。
安迪没想到除了老谭她还能有其他的朋友,这位朋友甚至比她小了十岁,三年多的时间安迪习惯了站在姐姐的角度,去照顾这位少年天才。
初识之际,安迪曾感慨于安歌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和强大的业务能力。
她见识过小姑娘作报告时侃侃而谈的自信态度,面对竞争对手时咄咄逼人的凌厉手段,也见过酒会上她端着果汁却能游刃有余的寒暄周旋。
然而偶然间安迪发现这位惊才绝艳的金融新贵,私下里画风清奇,隐藏在商业精英形象背后的是散漫不羁的本性。
安歌则惊异于在华尔街竟然还能有安迪这般既单纯又自苦的人。
此后休假时她经常会带着安迪去做义工,虽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同样没有对比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三年多的时间,安迪肢体接触恐惧症依旧,却学会了豁达,对人也对己。
磨磨蹭蹭拿了两个博士学位,安歌整理着各种资格证和毕业证,顺便查了一下自己的账户。
安歌的辞职惊呆了众人,却在安迪的意料之中,这份看似光鲜实则辛苦的工作并不适合小姑娘的真实性格。
安迪羡慕安歌的洒脱,身处名利场却能做到说抽身就抽身,这也是种魄力。
旨在体验生活的安歌辞职后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走得轻松,却让安迪充满了担忧。
收到谭宗明的邮件,安迪决定回国找寻失散已久的弟弟,想起性格跳脱的安歌,她觉得还是有备无患。
“老谭,你帮我找个中档小区,两居室,面积够住,有公园即可,公司车程不要超过二十分钟,我会尽快办理这里的离职手续。”
谭宗明纳罕,他是不是这段时间太不关心这位一贯独来独往的朋友了。
“安迪,不解释一下吗?”
“解释什么?”安迪智商还是在线的,很快意识到老谭的疑惑之处,“哦,有个……嗯……不太靠谱的妹妹,如果她知道我辞职回国,应该会来跟来的。”
安迪也学会了调皮,临行前才将此事才告知安歌。
接到消息,安歌整个人都不好了,她才出来不到两个月,唯一的闺蜜就将要被人诱拐回国。
眼珠一转,计上心头,她仓促的结束了这场旅行,办理好证件,追随着闺蜜的脚步飞往上海。
临登机前安歌将自己的电子机票发送给了安迪,求早起查阅邮件的小伙伴此刻心理阴影面积。
虽然相信安歌的dú • lì能力,但安迪还真有点怕小姑娘主观能动性突然超常发挥,又闹出什么乱子来。
谭宗明的办公室,安迪要求换辆车,顿时老谭觉得他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因为邻居吵闹要换房子可以理解,这才没过两天,真的只是两天。
分明是按照安迪喜好准备的车,竟然也落得同样的下场。
“想成心拐我辆车,总得编个好点的理由吧。”
“好吧,不着调的熊孩子来了,下班后我要去接机,现在这辆车恐怕装不下她的行李箱。”
一个能被安迪视若亲人的存在,谭宗明怎么可能错过相识的机会。
“既然只是接机也没有必要换车,这样,下班后我和你走一趟,开我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