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一线已经出现了北齐大军的踪迹,大约有两万之众……
两万人听起来不多,但北齐人天生好战斗狠,论单兵作战力,是赢过大楚的普通军士的。
北齐世代所居的地方荒凉贫瘠,为了过冬所需的粮食,每年北齐都会分兵数处四处侵袭搜刮粮草。
北齐总共也不过能集结十多万兵马,分兵数处之下,两万已经算是大军了。
然而两万北齐兵马却能让整个边镇都紧张起来。
收到消息之后,秦无咎立即前往大将军府。
以一线的兵力驻防,恐难抵挡的住两万北齐骑兵的猛攻,虽然秦无咎请求带兵增援,但是陈长海沉吟之后,下令赵九集结骑兵随时待命。
秦无咎有些无奈,但是也只能接受,赵九带兵增援一线之后,若是北齐骑兵进攻朔州的话,那他的大军就能派上用场了。
第二天,前方铎州城告急。
赵九立即带领两万骑驰援铎州城一线。
秦无咎开始抽调麾下的兵马驻守北城门一带,虽然这算是正式参与到了这场大战之中。
但是秦无咎却有些遗憾,当初他曾经向陈长海请战过,请求带领所部驰援,最终却没能成功。
就在秦无咎有些遗憾的时候,数骑朝着朔州城狼奔而来。
两万多北齐大军奇袭朔州城,北齐大军长驱而入。
即便是在边镇待了十几年的陈长海闻言也不禁色变,这次北齐还真下了血本,竟然将足足来了一半的兵力。
众将齐聚在沙盘面前,陈长海沉声道:“北齐大军长驱直入,目的应该是落坎城,落坎城是屯粮重地,对北齐的吸引力很大!”
众将脸上也都是凝重的神色,一线的战事尚未有结果,竟然又有北齐大军奇袭,这才是一场硬仗。
陈长海沉声道:“不能任由北齐大军在我大楚境内肆虐,落坎城更是不能有失!”
秦无咎抱拳道:“大将军,末将请求带兵驰援落坎城!”
陈长海沉吟道:“这次北齐大军来势汹汹,非同小可,我意欲亲自带兵迎击,这朔州城不如就由秦将军来镇守,如何?”
北齐大军如今的攻势已经十分明显,一路进攻,一路攻破了防线长驱直入,以北齐的兵力不可能还有剩余兵力进攻朔州城。
当然,朔州城也不可能放松警惕,只是相对来说,朔州城受到袭击的可能性很小。
陈长海明白这个,所以他才想让秦无咎留下来镇守朔州城,只要朔州城不失,就可以算是功劳一件。
如果朔州城遭遇了袭击,无论是他还是赵九都可以带兵回援。
而且陈长海心里想的是,等北齐的兵马抢夺了粮食回撤的时候,让秦无咎带兵追击一阵。
只要不孤军深入,只是带兵追击的话,没什么风险,而且还能表功一场。
这是陈长海的如意算盘,既然确保秦无咎的安全,还能分润给秦无咎功劳,算是圆满完成楚皇交给他的任务。
陈长海能想的明白,秦无咎自然也能想明白。他知道自己这次带兵来边镇,很多人都觉得他是来镀金抢功的。
甚至可能楚皇就是这样打算的,为他铺路,但是秦无咎却不想这样。
他在云台镇的时候学过兵法,如今之后亲自执掌一营,亲自操练,他有信心也希望亲自带兵上战场,既是对自己的考验,也是对自己的检验。
秦无咎抱拳道:“大将军,末将对朔州城的防务不熟,还是大将军留下来居中调度更佳。”
“末将带兵前来增援边镇就是为了打北齐,大营内的将士一腔热血志在打北齐,五万大军奔赴边镇,绝不是来做样子,若是连个北齐都没杀,还有何面目回京?”
五万大军还有何面目回京?
陈长海听着这话却琢磨出来了另外一层意思,不是五万大军有何面目回京,而是秦无咎有何面目回京!
陈长海定定的看着秦无咎,秦无咎的眼中全是坚定的神色,这才是让陈长海最头疼的地方。
因为楚皇的密信虽然说的隐晦,但是他却领会的极为明白,秦无咎会是储君的不二人选!
所以秦无咎的心意他不得不考虑,因为秦无咎将来是楚皇啊。
让秦无咎镇守城池绝对是最稳妥的处置,但是却不能如秦无咎的心愿。毫无疑问,秦无咎是有心气的,他不想这样躺着揽功,他不想遭人诟病。
这便难办了,感受着秦无咎坚定的眼神,陈长海心里很是纠结。
秦无咎沉声道:“大将军,末将请求带兵增援落坎城。”
陈长海沉思之后,点头道:“好,我与你兵分两路,我带两万骑迂回往东,你麾下所部的步卒留下守城,你带领剩下的三万骑迂回往西,增援落坎城。”
这便是陈长海的折中之策,只让秦无咎领兵驰援落坎城他并不放心,所以他也领兵出城,这样万一有事救援也能及时一些,而且,可以吸引部分北齐的兵力。
秦无咎也能明白陈长海的几分心思,但是他也知道这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大可能了。
陈长海无论如何也不放心让他独自带兵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