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金光闪处,佛殿之上展现出一幅图景来,正是那玉笔峰上的九层浮屠塔,诺那佛祖的金身安放之处,此时那九层浮屠塔已然亮起八层共计四十八盏琉璃灯,一盏盏,一层层,金光照耀,蔚为壮观。
普贤大士观见欢喜道:“原来诺那佛祖已经圆满了四十八份功德。”
“正是,诺那佛祖转入红尘,应儒道两家之善义,行随喜无相之功德,已然卓有成效,这里面自然也有你与那风雪亭助法的功劳。”牟尼佛祖生欢喜心,大加赞颂道,“不过还差那最后的六份功德,等那六份功德圆满,诺那佛祖也就可以证回金身,重返诺那法界去了。”
“诺那佛祖既有六份功德还没有圆满,弟子愿意再次前去护法,协助诺那佛祖早日证回金身。”
“不必不必……诺那佛祖的灵元上能感天,下能应地,中能感应古往今来,虽然目下凶险,但也不过是他注定的赴恶之数,正好应了东土的山海之劫,实是造福山海、功德无量的善举。你已经完成护法之责,剩下的事就让大成府去显那一份功德吧。”
“是,弟子遵旨。”普贤大士恭敬道,“弟子当年下界时曾发下十八年的誓愿,现今正是兑现之时,因先要回灵山交旨,所以暂时还没有前去。”
“嗯,那东土大劫将至,山海神魔也将频繁出世,有儒道两家周济,我佛家也就少管此事了,你速了了此愿,回峨眉山闭关去吧,等《灵台榜》封神之后,再出关不迟。”牟尼佛祖吩咐道。
“是,弟子谨遵佛祖法旨。”普贤大士小心应诺道,“弟子暂行告退。”
普贤大士虔诚地行过佛礼,缓缓退出大雷音寺,复往南唐国宛陵郡华阳镇谭家庄赶来。
******
谭家庄谭氏坟山周氏守孝庐内。
文基双目闭合静坐在孝庐之中,仿佛木雕泥塑也似一动不动。
其实此刻文基的脑海里那七个神秘字符兀自在不停的旋转,一会儿近,一会儿远,一会儿又全部纠缠在一起好似一锅乱糟糟的糊粥;耳畔“主人主人”的叫唤声也依旧不断的传来,宛如愈加听得清晰的样子。
文基定气凝神,竭尽全力地想观看清楚那脑海中的七个神秘字符,除了一片金光模糊之外,还是一片金光模糊,而那呼唤声更是搅得他神魂不宁。
如此过了三五日。
此日恰至深夜,月光如水,山野披银。
文基正在孝庐里坐禅不住,额头的冷汗汩汩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