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还是辨认认的出味道的。”
墨生又好奇地问道:
“墨某最喜欢鱼丸,却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奇人,当真是从味道变出来的?
不知可否给莫某演示一下?”
众人看到还有热闹看,也不散开,就站在原地继续看着热闹,
林铭摇了摇头,
墨生不在意的笑了笑,眼神又看向林铭身后的两女,
林铭有些好奇地顺着眼光回过头,却发现两女正在用亮晶晶的眼光看着他,显然也有些好奇。
林铭哂笑一下,又对墨生点了点头。
墨生开心地笑了一下,又叫下人,
去厨房端一碗正宗的包心鳗鱼丸,和一碗假冒的包心鳗鱼丸,
两个侍卫还在控制着那位偷鳗鱼的做鱼丸老师傅,
又不是只有一个师傅会做包心鳗鱼丸,随便再找个后厨的师傅,同样也做的出来!
不一会儿,两碗鱼丸都端下来了,
两碗鱼丸看上去并无差别,清澈的汤水,洁白的鱼丸,同样是圆溜溜的,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不同,厚度也是一样的,
墨生把两碗鱼丸推到林铭面前,又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林铭,
林铭笑着摇了摇头,随便挑了一碗,挑了一颗鱼丸塞进嘴里,
一股醇香的奶味在嘴里迸发出来,林铭有不由自主的用舌头搅了几下,确认嘴里没有鳗鱼刺,
“这一碗是正宗的包心鳗鱼丸!”
墨生眼睛亮了亮,又用询问的眼光,看向端鱼丸过来的小厮,
小厮点了点头,
围观的众人,包括墨生,包括叶青和林桃果,都惊呼起来,
惊呼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证实了林铭之前说的是真话,他真的吃过很多鳗鱼,说明他的背景强大,毕竟鳗鱼难得,需要的钱财更是高昂!
二却是主要原因,因为林铭真的能够尝出来鱼丸的区别,虽然这很多人也能尝出来,
但是灯会嘛!大家就是图个热闹,有一些开心的事,就稍微夸张一下,放松一下,大家也都开心!
林铭也融入到着开心的氛围,脸上微笑着,
墨生高兴的站起来:
“墨某就吃鱼丸这么个爱好,没想到上天竞派给我一个吃鱼丸的奇人!
墨某实在开心,林兄弟,不如我们一起走一走?”
这番话半开玩笑半真实,
大家也听得笑呵呵的,
林铭当然也不会拒绝:
“走!墨老哥先请!”
林桃果两人幽怨地跟在林铭后面,有两个大美女陪着,却找个大汉子玩,
林铭也确实是个木头!
墨生带着林铭走到中间的大厅,
大厅门的正对面,高高的挂着一副墨宝,
墨生得意洋洋的介绍:
“林兄弟请看!
这首诗就是我写的,
我自幼也是书香世家,不过大哥喜欢做官,我却喜欢经商,
但好歹也练了一些好文才,一手好字!
看我这字如何?这诗如何?”
林铭抬头望去,
墨宝上的诗,迸发着豪情壮志,又铿锵有力,着实是一幅好字!
诗的内容更是令人惊艳,林铭不由自主地念了出来:
“—【ps:作者编不出来,反正吹就完事了!】—”
林铭用浑厚强健的嗓音念完这首诗,众人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好诗!好嗓音!”
“果真铿锵有力!”
墨生也满脸激动地走上前来拍了拍林铭的手臂,
“林兄弟果然是我的知己,竟然能把我我这首诗的豪情壮志,完全的念了出来!”
林铭谦虚地笑了笑:
“还是墨老哥的诗好,让林某情不自禁而已!”
墨生眼睛一亮:
“情不自禁?难道你老弟也会写诗?”
林铭谦虚地笑了笑,正要开口,
又有一段不合时宜的声音插了进来,
咦?为什么说“又”?
算了算了!不管!
林铭仔细看去,原来又是虎嗅蔷,
哦~原来是这个“又”!
虎嗅蔷带着一丝蔑视的表情,
“呵呵,不过是一个舌头灵活的小丑罢了,顶多去当个厨子吧!”
虎嗅蔷话音刚落,人群中不少不知道情况的人,情不自禁的用火辣的眼神盯着林铭,舔了舔嘴唇~
呵呵~我怀疑你在开车,但我没有证据!
林铭心里闪过一句吐槽,
虎嗅蔷的话也确实难听,在古代,不少没文化的人,都把“君子运庖厨”,给当成了:君子不应该接近厨房,所以厨子,就被很多人认为是地位低贱的,
当然,正确的解释是:君子应该少去杀生,去陶冶性情,而不是说君子不能去做菜!
墨生听到这句话,面色一沉,当即站出来:
“呵!我墨某的兄弟,你也敢招惹!”
墨生还不清楚林铭到底会不会作诗,所以还是先帮林铭扛下了!
林桃果两女,倒是信心满满的看着林铭的背影,
毕竟林公子是大家族的人啊!怎么可能不会作诗呢?
林铭笑了笑,拍了拍墨生的手臂,
“多谢墨兄,
不过林某还是会几句诗词的!”
虎嗅蔷冷笑了一声:
“那你倒是…”
话还没说完,
林铭就自顾自的继续说,完全无视了他:
“林某写不出墨兄这大气磅礴的诗词…”
虎嗅蔷又是一身冷笑:
“那…”
林铭依旧不理他,继续说:
“今天是灯会,大家都是为了游乐才来到此地,林某就做一首轻松快乐的诗吧!
如若不好,还请大家海量!”
虎嗅蔷已经笑不出来了,眼睛喷火的看着林铭:
“呵!你要是做不…”
林铭已经开始念诗了,大家的注意力也都转移过去,没人注意虎嗅蔷,虎嗅蔷咬牙切齿的盯着林铭,就等林铭做一首烂诗,再上去嘲讽。
林铭悠悠然地开口: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诗一开口,众人就不由自主地吸引过去。
毕竟初茶淡饭,是这个时代的常态,甚至粗茶淡饭也给了一种非常形象的感觉,
无论是谁,听到粗茶淡饭,都能想象的出来:
面前一碗陶土做成的碗,上面盛着晶莹剔透的米饭,旁边一个普普通通的,竹筒做成的茶杯,里面放着碧绿的茶水,旁边还有一双筷子,
不如拿起筷子,塞几口米饭到嘴里,米分解成麦芽糖,嘴里甜丝丝的,再咽下去,喝一口茶,也不需要其它配菜,一碗米饭下去,却能够让人幸福!
诗接下来说的香甜,更是吃到米饭的幸福!
整首诗也很朴实,完全体现了古代人民所想要的生活:
初茶淡饭,暖和的布衣,草庐茅屋,
要是悠闲的时候,能在借来的小船上面喝着小酒,看着子女们在眼前幸福的蹦蹦跳跳,
那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众人渐渐的沉迷于自己的幻想…~
终于,诗念到了最后一句:“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众人仿佛从梦境中,又缓缓而眠,躺下去,仿佛是进入梦境,但却又在现实中清醒过来,
从神仙又变成了现在,众人却没有丝毫怅然若失的感觉,
大家都坚信,那就是自己的未来!
毕竟那实在太真实了,
若是让大家想象到,自己成为天上翱翔的神仙,那大家还会感觉自己做不到,
但是这首诗中的神仙,大家只要努力,还是能做得到的,甚至于,人群中的一些人,已经做到了!
人群中有些父母,都不由自主的抱起自己的孩子,又叫跑堂的给自己来杯茶,美滋滋的喝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