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崇祯十五年> 第353章 前车之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3章 前车之鉴(3 / 4)

先是熊廷弼,后是袁崇焕,唯有功绩两个辽东督师都死于朝廷刀下,大明辽东的糜烂冥冥中好像已经有了天意。

逝者已逝,多想无益,朱慈烺收敛心神,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蓟州地图上,手指点着蓟州的下方:“袁崇焕是我朝的悲剧,不用再提,但袁崇焕当年的错误绝不能再犯。先生以为,如果我们在蓟州城南平原中修筑一座城堡,并挖掘壕沟,隔阻道路,不使建虏从蓟州城下通过,那么有没有将建虏堵截在蓟州城下的可能?”

建虏从东北来,而蓟州北面为山,山上有长城,山路崎岖,马匹难行,不适合建虏的骑兵,而且就算突破了北方的长城,蓟州依然横亘在建虏面前,不攻陷蓟州,他们依然无法通过。

所以建虏要不从东面来,要不就绕到更西面的古北口,从那里入塞,经密云到北京。

朱慈烺是穿越者,他清楚知道历史的轨迹,今冬十一月,建虏两路入塞大军会汇于蓟州城下。

只固守蓟州城是不行的。

蓟州东南面是翠屏山,中间是一片宽约十里左右的平原,如果见蓟州城防坚固,建虏很有可能会快速从蓟州城下通过,直趋京师,重演崇祯二年的旧事。

但如果明军在城南平原中修建一座坚固要塞,再挖掘壕沟,截断城南平原的通路,建虏就难以逾越。

吴甡点头:“在蓟州城南修筑城堡,阻断建虏去路甚好,但翠屏山的防御不能偏废,以免重蹈袁崇焕的覆辙。”

“先生以为,翠屏山该当如何防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