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阮家小馆");
外墙粉刷只能在阮软卖完早饭才可以进行,
以免气味太大,影响顾客的身体。
来阮家小馆吃饭的人,虽然没看到粉刷的工人,
但看到墙上的涂料,纷纷都在问这是要干嘛。
巷子里的人都很自豪,有人问,
他们就热情的解答,“阮家小馆弄的,
要弄文化墙!”
有人不明白文化墙是什么,
几番追问下,
才晓得小老板这是要搞大事情啊!
一整条巷子的文化墙,那该有多壮观。
沈康立马拍了照片,连早饭都来不及吃,
赶紧回了报社,
这肯定是个大新闻。
果不其然,
王福生一听这消息,立马跟沈康一起来了阮家小馆。
眼见为实,他们是新闻人,
某种程度上也认为自己是文化人,所以,
看到阮家小馆在赚了钱之后,
花钱支持文化,他们心里真的很受感动。
“不能只让小老板一个人承担这些东西,
我们要发动社会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王福生把镜框取下来擦了擦眼角,因为上个十年,发生了一些事,
很多在文化界有名的老师们,都变得消沉了。
而如今,国家的政策在变,风向在变,大环境只会越来越好!
“回去,立马安排进明天的连城日报里,这次阮家小馆需要的主要是画家,让自愿参加的,先来报社报道,我们初步筛选过后,再跟小老板说,这么多墙面,颜料也需要,让我们经常合作的颜料厂家也跟报社联系!”
王福生越说越激动,眼瞧着眼眶越来越红,他赶紧背过身子,伸手阻止沈康关切的动作,“我没事儿,你先拍着,回头来找我!”
说完,他就走了,连阮家小馆都没进。
而沈康在拍完照片后,进小馆找了小老板,跟她说了这事。
“小老板,你这次真的太厉害了,我都快词穷了,你的行为会让很多人受到鼓舞的!”
阮软真没想到她的一个举动会让王主编情绪那么激动,不过联系到沈康说的话,她心里也能猜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