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澳洲风云1876> 第769章两倍海军战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9章两倍海军战略(2 / 4)

第一个研发目标,是5年内研制出一款速度达到200公里/每小时,载荷量超过150公斤的飞机,要求性能可靠,实用性强,可维护性好。

4个研发小组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研发方案,在经过专家组可行性论证之后,优胜劣汰,科研人员待遇同样与项目直接挂钩,能者上,庸者下。

这样一来,就给科技研发者赋予了沉重的压力。

这一次李福寿不得不开金手指,提出明确的研发目标,以结束飞机设计研究所漫无目的的探索期,令其尽快走上正轨。

在原来的历史时空

莱特兄弟第1次实现人类的有动力飞行之后,世界各国相继涌现了探索飞行奥秘的热潮,就像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一样,各种千奇百怪的飞行器充斥科技报刊,什么扑翼机,三角翼飞机,菱形翼飞机,桶形翼飞机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飞行爱好者做不到。

欧美各国飞行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洋帝国也同样如此,人们尽情宣泄自己的飞行梦想,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梦想时代,也是思想混乱时代。

若没有外力强有力干扰,这段时间将会持续十多年,欧美各国政府也没有引起重视,更无从干预。

好日子的结束,直到第1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梦想者拉回到现实之中。

现在嘛……

李福寿用“更高、更快、更强”的科技研发要求,促使年轻学者们从飞行梦想中醒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按照既定的正确科研路线去努力研发。

届时

什么三翼机,四翼机,五翼机……甚至七翼机,八翼机,什么扑翼机,三角翼飞机,菱形翼飞机通通会消失,只剩下单翼机和双翼机这两种构型。

道理非常简单

根据物理升力计算公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飞机的升力正比于飞行速度的平方与和机翼面积。

就是机翼面积越大升力越高,飞行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反之亦然。

在飞机初始发展阶段,多翼飞机的速度一般都在80~100公里之间,少数七翼机、八翼机飞行速度每小时只有60~70公里,即便装备动力强劲的活塞发动机,速度也不可能提高,因为飞行阻力太大了。

人类对翱翔蓝天的探索由来已久

英国学者乔治-凯利对鸟类为什么可以飞行这个问题非常好奇,鸟类既然可以飞行,那么人类可不可以飞行呢?

飞行的原理又是怎么回事?

乔治-凯利大量观察鸟类飞行的特点,通过比较鸟翼面积、鸟的体重和飞行速度的比较,估计出速度、翼面积和升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人造飞机必须将推动力和升力面分开考虑,这为飞机的制造提供理论支持。

花旗国飞行先驱兰利研究了滑翔机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分析了鸟类如何轻驾双翼翱翔,提出了升力计算公式沿用至今,被奉为经典。

飞机要想达到每小时200公里的时速,多翼面设计就成了最大的阻碍,而要达到更强的飞行指标和载荷量,易折断的木质机翼就成为阿喀琉斯之踵,寻找质量轻强度高的材料是必然之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