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
陆海两军有一股大干快上,全面扩张的发展思潮,陆军部希望维持60余万人的大规模军队,甚至进一步扩张。
海军希望打造20艘战列舰以上的庞大舰队,拿下吕宋群岛,全面侵占荷属东印度群岛,顺便把新西兰也摘下来。
这种种的扩张冲动,全都被李福寿以无与伦比的威信压了下来,着手对南北战争后的陆军实行大规模裁员,三年只退不征新兵,军队员额从63万削减到14万,将节省下来的巨额军费用于发展经济,恢复南方州生产。
海军部也迎来了5年无新舰订单的空白期,海军预算一减再减,只能维持基本的职能。
事实证明
李福寿的清醒决策是正确的,澳洲南北战争震动了英伦三岛,在伦敦的舆论界,李福寿的形象也从女王陛下忠贞臣子转变成了祸国巨奸,要求大英帝国实施武力干预计划的言论占据了主流,这对新生的大洋王国造成严重威胁。
暗地里,李福寿发动了十几年积累下来的欧洲人脉关系,撒下大量金钱干扰舆论,拉拢腐蚀伦敦上流社会人士,通过与英国敌对的积极德、法、俄、美外交,赢得世界强国的承认,这让英国顾虑重重,最终令伦敦武力干预计划迟迟不能出台。
可以说,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另一方面
北方联军在战争中不顾伤亡的强攻猛打,迅速将战线推进到墨尔本,并通过奇兵出击一举奠定胜局。
至此,伦敦的武力干预计划已没有任何意义,只能胎死腹中,并接受当前的严酷现实。
李福寿在战后立刻表示效忠维多利亚女王陛下,愿意以英联邦的方式回归英国朋友圈,促成了这一以英国为首的国际组织,提前数十年诞生。
同时,大洋王国每年继续奉上600多万英镑的税收,这一切的行动加上明里暗里的外交努力,才抚平了伦敦想shā • rén的冲动,捏着鼻子接受了现实。
回顾这dú • lì建国整个过程,可谓是步步危机,一着不慎便跌入深渊。
如果真的如同陆海两军强硬派将领所说的那样全面扩张,必将引起英法等老牌殖民强国的强烈敌视,恶化贸易环境,自绝于当今以欧洲为核心的世界贸易圈,直接与英国驻印度次大陆加尔各达第三战列舰队和远东舰队相抗衡,引发大规模海战在所难免。
以大洋帝国海军实力,完全就是鸡蛋碰石头。
届时
大英帝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可以组织世界联军惩戒不臣,在取得完全制海权的情况下,将属于大洋帝国的海外州一个一个地拔除,最终将澳洲本土围成一个死岛。
想一想这种可怕的前景,都让人后背发凉。
大洋帝国离不开英国朋友圈,英国朋友圈多一个澳洲抑或少一个,对伦敦影响不大,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回顾这一历史历程,李福寿心中暗自庆幸;
幸亏没听这些仆街仔的话,冲动害死人呐!
远远望去
如今的红河谷大都市涌现出很多三四十层的高楼大厦,大多聚集在北岸区的新市区,拓高了都市天际线,位于南岸的老市区还是以古典式建筑为主,各具鲜明特色。
南岸老城区代表着过往历史,北岸新市区意味着蓬勃发展的未来,高楼大厦形成的恢宏天际线,象征着工业社会的强大力量。
发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