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养父、徐渭师尊,或平凡或伟大,始终埋葬在他的心田。
经年之后,或许还会加上天启——这个欲将大明“奉天承运皇帝”的权势地位以及责任担当,全部传承给他的瘦高男子。
与小时候一样,重真分外期盼天启七年接下来的二十几天日子,能够过得快一些,再快一些,其期盼程度已远超小时候对于新衣服和压岁钱的渴望。
“若天启撑到天启八年,那么大明,还会是那个大明吗?辽东、西北、东南、西南,整个华夏乃至全世界的局势,会否因此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呢?”
这是可知未来的重真,也无法最终确定的历史命题——如果。
腊八节在其乐融融之中,很快就过去了。
华夏人继续怀揣着对于新年的向往,期待大年二十三——小年夜的到来。
重真无疑是全华夏人中近段时间最为紧张的那一个,远超陕西关中渭北于今年七年起义的王二,以及打算于过完年之后起兵响应王二的府谷县农王嘉胤。
随着在华夏民间住了将近一年的灶神被恭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禀告华夏大地上各户百姓的生活,华夏大地上的年味就更加浓郁了。
就连西北的官兵与流民,都很有默契般的暂时停止了“你追我逃,你走我来”,而是开始准备过年的诸多事宜——扫尘、祭灶,以及最重要的准备年货。
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这一天晚上,无数游历于华夏大地的游子们,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亲人,格外思念那位始终依身门框,殷切期盼的人儿——母亲。
为了弥补心中对于母亲的遗憾,重真的这一天,是在刘太后那里渡过的。
陪伴着她老人家,温馨愉快地渡过了一整天。
哪怕是老人家照例小半个时辰的午睡时间,他也于外间打坐,未曾离开。
入夜了,重真又替老人家做了一顿很丰盛但却绝不奢华的晚餐。
老家人贤良淑德,清心寡欲,与世无争,早就养成了过午不食的习惯。
但是为了重真那片像儿子赛过孙儿的孝心,还是尝了不少,其余的则全部进了重真的大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