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我来自辽东关宁> 第两百贰拾贰章 行尧舜道觉斯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贰拾贰章 行尧舜道觉斯民(3 / 4)

并且立刻便敏锐地推断出,后金很有可能再次挥师南下,与大明争锋。

而关宁军各部在得知这一讯息后,除了担忧在地里长得很有盼头的庄稼,不能及时完成收割外,更多的却是同仇敌忾。

无论是已然有了一丝职业军人化的关宁将士,还是并非第一战斗人员的屯田军户,无不磨刀霍霍,加紧加固防御工事,时刻准备着,迎战后金。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黄重真也收到了来自草衣卫的谍报。

但与袁崇焕的侦察兵所不同的是,那些谍战勇士并非是单纯地将情报送过来就完事儿了,而是加入了自己的分析与推断——后金,将攻大明。

这一推断虽然与袁崇焕给出的结论完全一样,意义却非同一般。

因为这说明,扎根于后金占领区的谍战勇士草衣卫,已然拥有了自我思考的灵魂,而并非是单纯地去执行上峰的命令。

哪怕这份思考,还处于看看起始的阶段,也非常浅显。

但从无到有,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飞跃。

黄重真坚信,藏技于民,并且多数高手皆出于民间的华夏民族,就不应该被以“愚民”政策而统治,而是应该启迪其本心,令其智慧得以觉醒。

孟子云“行尧舜道觉斯民”的含义,正在于此。

也是黄重真“斯民”这一表字的由来。

尽管很多时候,唤醒人们的思考,从而自发地寻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去行走,要比直接命令人们去走某一条道路,去执行某一件事情,艰难太多太多。

但重真不遗余力,无论前世今生,都一直在默默地努力。

重真也一直坚信,草根出身之寒门人士,在很多历史关头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会比那些自小锦衣玉食,受到良好教育的所谓贵族要差。

毕竟,以一个后世人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小米加步枪,穿着草鞋打天下,便是一个最为伟大而又漫漫的征程。

哪怕是获取了全民族的胜利,也仍在为着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