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我来自辽东关宁> 第两百五十七章 奔袭大将赵率教来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五十七章 奔袭大将赵率教来援(1 / 4)

面对五人的请罪,看着经过了一夜的救治与修整,依然显得面色苍白的五人,尤其是曹变蛟、崔宗荫、满阿大三人,明明一身伤势,却仍将腰背挺得笔直。

袁崇焕挥挥手示意他们继续在宁远城干净整洁的伤营之中治伤,便再次将全幅的精力,投入到了仍在持续升温,并且越加瞬息万变的锦州战局之中。

在之前十数年的明金战争之中,明军已有过太多次被围点打援的惨痛经历。

抚顺、萨尔浒,莫不如是。

折戟于辽阳城外浑河之畔的戚家军与白杆兵,更是整个大明之殇。

因为他们是南军!

为何便连南军都要奔赴辽东战场,其原因不言而喻!

那便是,大明骁勇的北方诸军,已几乎全军覆没,尽数埋骨辽东了!

因此,孙承宗修建关宁防线的初衷,便是在这条易守难攻的辽西走廊上,修建大量的堡垒充斥于间。

既作屯兵屯粮之用,又能从空间上杜绝机动能力极强的女真人,施行惯用的围点打援伎俩。

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在将关宁防线延伸至锦州一线的同时,又在军中下达了一道很明确的军令:“若建奴来袭,各堡寨城池守军,只需固守各自驻地,坚壁清野,待建奴徒劳无获,兵疲将惫,黯然退兵即可。

严禁擅自出击,更禁擅作增援,以免为建奴骑兵所乘,从而各个击破。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关宁军中,鲜有人胆敢违背袁崇焕的军令,因为他就是个发起愣来,连副总兵都说砍就砍的臭家伙。

赵率教更是甚至以农耕文明为信仰的大明军队,无论是机动能力还是集结速度,或者军队与军队之间配合呼应的默契程度,都无法与“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女真八旗相媲美。

便连历经苦训,又经宁远之战考验的关宁军,都要略逊一筹。

可是,已完成数次人生蜕变的赵率教,实在没有办法在得知锦州外城已陷,全城被围,随时都有可能被倾覆的军情之后,对那个可恶至极的祖蛮子见死不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