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早餐店未来的憧憬,毛大花进入了梦乡。
一连几天,毛大花母女都是早上回来,下午出去。
最开始还没人觉得有什么,过了一阵子,才有人反应过来。
最先问的是齐老三家,齐老九对自己亲哥哥自然没什么遮掩的,就把自家在县城开早餐店的事情说了。
“那你跟剩子你们两个人,到时候地里忙得过来吗?”齐老三问道。
在乡下人眼里,田地才是根本,哪怕在县城买了房子,开了早餐店,哪有乡下种地来的稳定。
“目前还行,剩子说等农忙的时候,要是忙不过来,就请两个短工帮几天忙就成了。”齐老九说道。
“请短工不得花钱啊,而且农忙的时候,哪有闲人。”齐老三媳妇在一旁插话过来,“实在不行,到时候咱们两家一块收好了,让顺子他们帮着点。”
“嫂子,不用麻烦顺子他们,你家也有二十亩地要忙,剩子说他都安排好了,到时候肯定不会耽误事。”
齐老九拒绝了,他是和齐老三是亲兄弟,但毕竟和侄子隔着一辈儿,没理由让侄子累死累活的帮他种地。
毛大花在县里开早餐店的事情,尽管齐老三一家嘴巴再严实,还有别人发现了。
村里渐渐有了议论声,除了大多数都是看热闹的,还有一小撮人跟吃了柠檬一样。
“刚挣了点钱,就抖起来了,还在县城买房,买了不还得回村里种地。”
“不是说开了啥早餐店,听人说生意还不错。”
“人家县城里人傻啊,自己不做饭,还在外头买早饭吃,钱多烧得慌啊。”
村里的八卦传的最快,哪怕齐老大媳妇不怎么串门,都听说了毛大花在县城里开早餐店的消息。
“当家的,你听听,小姑子去借钱的时候哭穷,现在都去县城开早餐店了。”齐老大媳妇第一时间和齐老大吐槽,她可没忘记自己白白借出去的三百七十块钱。
借给小姑子,那不跟打了水漂一样,有钱出去,还能有钱回来?
齐老大媳妇心里把这事记在了毛大花头上,要不是毛大花死活不肯借钱给小姑子,她不可能出这个钱!
“他家粮食产量高,卖了几回粮食,手里好不容易攒点钱,就开始瞎倒腾,迟早赔光。”齐老大很是不屑的说道。
“我听人家说,生意还不错,买的人挺多的。”齐老大媳妇想起自己听的八卦,有说毛大花钱多烧得慌的,也有人说亲眼看见毛大花店门口挤满了人。
不管是不真的,齐老大媳妇都打算亲眼去看看。
…………
头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雨,地里还不能下脚,齐剩和齐老九就打算去县里看看。
自家的早餐店都开业快一个月了,齐剩父子都还没在营业的时候去看过,正好今天不下地,父子俩都早早起了,往县城去。
父子俩到了县城,远远地看着三岔口那块,挤挤攘攘站了不少人。
哪怕是隔了老远,还能听到毛大花充满力量的嗓门。
“要啥说话,我这抽不开手,钱直接扔盒子里就行。”毛大花手脚利落的给客人拿发糕,客人自觉地把零钱扔进盒子里。
旁边齐娟也有条不紊的帮着忙,母女俩注意力都在发糕和客人身上,连齐剩父子进来了都没发觉。
齐娟刚添了柴火,准备把蒸好的蒸笼端出来,齐剩先上手了,“我来吧,你到边上去。”
“哥,爹,你们咋来了。”齐娟惊喜的说道。
齐剩把蒸笼放到门口的案板上,说道:“今天不用下地,我和爹说来县里看看你们干的咋样。”
“挺好的,今天马上都卖四百个了。”齐娟兴冲冲的分享道。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大花早餐店在附近也算是有点名气,附近的居民偶尔赶不及做早饭,也会过来买。
“哥,你在这帮娘干活,我去给田大哥送早饭。”齐娟看了眼天色,连忙装了几个发糕,拎着篮子跑出去了。
毛大花在那边忙的脚不沾地,齐剩张口想问,都找不到人。
怎么就叫上田大哥了,还亲自送早饭,看这熟练度,送了肯定不止一回。
齐剩压下心里的疑问,帮着毛大花把最后一锅发糕蒸熟。
外头路过的行人,不少都会停下来,到这边买份发糕走。
最后一锅发糕蒸好后,没一会儿就卖的差不多了。
齐娟也送完早饭回来,毛大花这里也收尾结束了。
“你们爷俩也没吃吧,正好我一锅下点面条,吃完了一块回去,下午你们父子再送点面粉来。”
毛大花动作十分利索,很快面条就出锅了。
一家人围坐在一块吃面条,齐剩看了眼毛大花,然后问齐娟,“你现在天天给田武送早饭?”
“咋了,我让娟儿送的,人家帮咱们家那么多忙,给小田送点早饭还错了?”毛大花一听就知道儿子想说什么,她又没当着女儿和田武的面说什么,让女儿送个早饭还能有点啥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