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皇帝说起“北狄不成气候”,登时一头雾水。
百余年来,北狄一向是大衍的心腹大患。
大衍和北狄的战事一向是输多赢少,北狄这个名字就如同一个紧箍咒一般,紧紧束缚在大衍的头上。
且不说大衍有一半的兵马都放在北境,北狄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大衍的朝堂之上便惶惶不可终日。
皇帝竟把北狄排除在外,却把眼光放在了西南,是笃定和北狄的和谈一定能谈成吗?
就算能谈成,北狄肯和大衍和平相处吗?
“太平日久,人皆忘战,我大衍虽有百万大军,皆是不堪大用。朕原以为威远侯尚堪造就,如今来看,也只是泛泛之辈。”…
林紫苏还来不及反应,只听皇帝又道:“等你和苏丫头大婚之后,朕就放你去敦州,另外将剑南的两处铁矿、一处盐矿划拨给你,在最短时间内,给朕操练出一支可敌千军万马的精兵!”
皇帝说到这里,林紫苏终于明白,皇帝为何要将谢晞派往敦州。
大衍目前的卫所,全部掌握在五军都督府的手中,而军备和粮草则是掌握在兵部和户部手里。
每逢大军出征,先是由五军都督府发布军令,再由内阁面授机宜。
兵贵神速,成败往往就在一瞬之间,这样的机制会延误太多的军机。
而且行军之后,将帅互相制衡,一旦主将和主帅出现分歧,就会生出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滇王府之所以能长久不倒,成为大衍在西南之倚助,就是因为滇王府手中有一支精兵,可以不经朝廷,直接调令。
一旦滇王府有不臣之心,一路挥师北上,将会极难应付。
因此,朝廷对待滇王府的态度甚是矛盾。
既有安抚,甚至甘冒内外勾结的风险,将长安侯之女嫁给滇王世子;
也有忌惮,剑南一省放了三个大的军镇,就是为了牵制滇王府,一旦滇王府有任何异动,立即对滇州形成合围之势。
但登基十几年,皇帝也认清大衍目前的现实,明显是对大衍的军队没有什么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