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安没有在长安待太久,三天的时间便已经够了。
该见的人都已经见了,该说的话也都说了,该做的事情早已经做完了。
从老李那里出来之后,他去了一趟李丽蕴那里,目的不是让自己未来的老婆在老李面前加分,仅仅只是有点同情这个受伤的男人。
想到这里,他自嘲的笑了一下,同情?谁有资格同情老李,他又有什么资格同情别人?
然而,他就有点烂好人的性格。
然后,第二天,他又去到翼国公府呆了一天,和秦怀玉带呆了一阵,顺便考教了一下秦怀道和秦守道两个人的学习。
总体说来,两个小家伙的学习还是挺认真的,就是性格偏于内向,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也没有给她写信询问,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将这两个小家伙带在身边去学习。
但是,问题在于这两个小家伙在朝廷里边,居然都有着一个小官职,而且还属于必须要上班的那种。
尤其是自从他发明了一个签到制度之后,所有在各部门上班的人都需要每天签到。
还好,只是每天签一次,不像后世,每天早晚各要签到签退,一天签四次,那还不得烦死。
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把两个小家伙带到泾阳县去上学,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再说了,泾阳县那边的平襄小学究竟应该怎么办下去?他心里边现在还没有一个底。
在他的印象中,老李皇帝东征高丽就是这一两年的事,具体是哪一年,他一个高中生的确搞不明白这些东西。
假如是今年的话,按理说这时候已经开始筹备了,不过现在还没有丝毫准备战争的迹象,难道说是到明年了吗?而且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什么他也搞不清楚,虽然说,大国打小国,就是想揍你了,没有任何理由,但是表面上还得找一个借口啊。
这个借口并不是找该别人看的,大唐对于其他国家出兵,并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和国际社会解释,看别人的脸色。
但是这个理由却必须找,对于士兵来说,他们并不想无休止的打仗,所以得给他们一个打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