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一叹,“那鸡养着下蛋,是给你补身体的。
不论是益善堂还是回春堂的大夫,都说你身子弱,得补养,鸡杀了,还会有蛋吗?”
“伯娘,只杀了一只,再说我身体现在可好了,你看。”沈笑举举胳膊,露出小手臂,“可有劲儿了,才还给沈大路摔地上了。”
“要叫大路哥。”
沈笑不置可否,“好吧。伯娘,咱快去西院给大伯他们下面条吧。”
鸡都杀了也炖了,还是给丈夫儿子吃的,管氏能怎么着,只能去给他们下面去。
临了又吩咐沈二郎给隔壁七奶奶和成嫂子送份去,至于村长家,还是算了,人多眼杂还得路过沈大路家,麻烦。
一家人吃过香喷喷的鸡汤面,管氏又给小舟媳妇朱氏喂了鸡汤,都赶紧回房补眠了。
特别是沈大伯,一宿下来,人都快趴下了,他十年前乱兵中救护家人时,落下了暗伤。
每年夏秋雨水多发之季都要去回春堂看诊,医资不菲。
他和管氏又将五个孩子平安养大,还供着上了学,可想而知得多能干。
忙完十几亩地里的活儿,一有空沈大伯就上三十里外的张家湾码头去找工作,管氏请哥哥帮接些缝补的活儿。
有时遇到好工钱的活儿,沈大伯就住在张家湾的破庙里,连着上工。
而家里的孩子,地里的活儿,又都交于管氏一人操持。
得惠于沈家村的祖宗出过举人,特别重视教育,专门划出五十亩族田,族里不论男女,每月只收一餐的口粮,管两顿饭,给幼童启蒙。
几个孩子都上过学,识得字会算数。
可书和笔墨纸砚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好多族人学习不久就不去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