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书等四个人又去了衡河河边,河里已经有了水,路边上都是新挖上来的河泥,看来河道确实是刚刚疏通的。
李复书很是气愤,看来承州也许并没有他之前看到的那么好。
他瞥了一眼卫亦君,卫亦君之前在他面前夸赵同如何如何爱民如子,想来也都是骗他的啰?
李复书心想,若是赵同当真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而不顾百姓的死活,想必卫亦君定然与其狼狈为奸,才会在他面前把赵同夸得花乱坠。
卫亦君不知李复书心中所想,只觉得李复书看他的眼神突然瘆得慌。
李复书自然不会仅凭自己的猜想,就定赵同的罪。
他拉着一个围观的人,问道:“这位老乡,我看这衡河河道像是刚刚疏通的模样,官府在农忙之时还征调百姓兴修水利吗?”
那农夫忙解释道:“不是,不是!疏通河道的工人都是官府花钱雇的。”
“官府老爷担心衡河没水,影响霖里的收成,又怕我们都去服劳役了,家里的地会没人照应。”
“所以官府就先出钱雇人帮我们疏通衡河河道,是让我们农闲时再服劳役还官府的钱。”
“多亏官府老爷给我们疏通了衡河,不然光靠人力运水灌田,劳累不,粮食也长不好,我们承州的官老爷可都是好官咧!”
李复书这才知道,他误会了承州的官员,也误会了赵同和卫亦君。
他刚刚仅凭臆想便给卫亦君脸色看,觉得十分难为情,在心中暗自庆幸,卫亦君不知他方才所想。
待那农夫走后,李复书感慨道:“官员玩忽职守,尸位素餐,百姓就劳苦穷困,无以为生;官员体察民情,励精图治,百姓就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所以像承州官员这样体察百姓疾苦,为百姓办实事,为政安民才是为官之道啊。”
吴自远、卫亦君、唐谨忙道:“殿下英明”。
李复书拉着卫亦君的手,赞道:“官府能得到百姓们的称赞,官员能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可见你们确实是贤能之臣,没有辜负我对你们的期望。”
卫亦君赶忙推辞:“臣不敢居功,这都是刺史治下有方。”
李复书笑道:“赵同确实不错。”
他的眼光果然没错,这趟来承州,不虚此行啊。
李复书在田文乡耽搁了太久,太阳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绚丽的彩霞遍布整个际。
吴自远很是着急,再次提醒:“殿下,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还是赶快进城吧,再晚可就要关城门了。”
李复书看了看色:“是我疏忽了,竟然到了这个时候,只是现在过去恐怕也赶不上进城了。”
“若是让守门的士兵去通报,一来一去的,搅扰许多人不,还坏了规矩,倒不如我们就在城外找个地方歇宿,明日再进城。”
李复书执意要在城外歇宿,吴自远怎么劝都不听。
但李复书今日微服私访,身边只带了他、卫亦君和唐谨三人,若是在城外歇宿,他实在是担忧李复书的安危。
吴自远正发愁上哪儿找个既舒适,又安全的地方给李复书住呢。
忽然听见有人喊道:“卫司马,你怎么在这儿?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话的人是如鱼。
疏通衡河河道之事今日完工,赵学尔特意来看看河道疏通以后,河里的水是否能够满足田文乡水稻田的灌溉需求。
赵学尔和不为坐在马车里,如鱼有些晕车,便和车夫坐在车外。
如鱼好几个月没有看见卫亦君了,想起这些日子为赵学尔办事时,总是处处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