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于如此的言论,并不在意,任由百官们诉说,但就是不定秦方的罪。冷冷的放下一句话:一切等秦方归国再说!
一些文官,许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化为茅坑内的石头,又臭又硬,每日上奏!势必要将秦方扳倒。这种人,得到了民间一些声音的支持。
一时间风头无两!
朱棣不管不问。
但大明全部的武将,却支持秦方,认为他功劳甚大,不应该被惩罚,而是因为封国公。
灭国!这是多大的荣耀!这是每一个将军都梦寐以求的。
古往今来做到灭国的,却不曾有几个!而他秦方,十四岁的少年,做到了!
秦方的身影,一下子在武将之中提升的很高。大明全体将士,第一次认识了秦方这个杀神将军。
灭一国,难道还不能称为杀神吗!
朱棣对于武将们如此的声音,也是不闻不问。
民间对于秦方平定安南一事,则褒贬不一。
褒的,认为秦方为大明开疆拓土,有功。
贬的,则认为秦方杀戮太甚,完全不是孔夫子的门徒,违背了儒家的信条。
天下的大儒,纷纷发表文章,质问秦方,声讨秦方,将秦方批评的一无是处。
因为报纸的原因,文章被传播的很远,支持的人很多。
报纸!从一开始就被秦方定性,记录真实,故而关于秦方的一切消息,尽皆无任何的修饰。
总而言之,这件事在大明闹的很凶。
甚至仍有一些激进的开始攻击秦方的母亲,李氏。
每日一些路过秦府的读书人,即破口大骂,声称李氏教出个什么儿子,简直是个怪胎。
对于这些谩骂之言,李氏从一开始即微笑面对。
秦陵不在,秦枪不在。
但她李氏一个妇人,每日清晨即端着红木椅子,端坐在秦府的门前,如同是大佛一般听他们的谩骂,从不反抗,从不反驳。
这是何等的气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激进的读书人拿着萝卜砸了李氏的头一下!
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秦独当即下令,格物学府全体学子,护卫秦府四周。
秦独,第一次让大明各界,看到了格物学府的恐怖。
这些参与谩骂的读书人,被一顿暴打。有些甚至三五天下不了床。还是李氏发声,让他们住手,否则的话会出人命。
至此!李氏定下了规矩。
你们心中不忿,可以来秦府谩骂,但请不要动手。如若你们动手,我们也会动手。
神机营!也想出手来着,但却被左提督给拦住,让他们不要给秦方大人惹事。
至此之后,秦府四周平静了下来,但仍旧谩骂之声不止。
待秦枪,秦陵归国。
秦枪更是如同阴鸠一般,负责守护李氏母亲的安危,一刻不曾离去。
秦枪归来的第二天,曾经动手的读书人,突然之间暴毙在自己家中,无人知晓,他是怎么死的。
秦方这件事,闹的沸沸扬扬的,颇有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感觉。
大明!成为了一个炸药桶,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炸开。
故而朱棣先让张辅归国,试一试大明的水。
张辅刚一归国,即被所谓的大儒们劈头盖脸的谩骂。
“你作为秦方的副将,为什么不阻拦秦方。”
“安南也是我大明的子民,你为什么任由秦方做出这种伤天害理之事。”
“你的良心何在,你屠戮安南百姓时,是否感觉到安南百姓的无助。”
张辅被骂的出不了门,只能躲在国公府内。国公府内的仆役,也被骂的出不了门。
这!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