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我在大明签到的日子> 第102章 科举两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2章 科举两首(1 / 2)

来倭国之前,神机营八成的将士以为会战死他乡,但最后的结果呢,却仅仅战死一千余人。而他们斩杀的人呢?无法计数。

火铳?两万多把毁坏了三成,不停的开枪,射击,让其毁坏。

来时dàn • yào鼓鼓囊囊,去时白银鼓鼓囊囊。

dàn • yào,早就打完了,最后硬是活生生的砍下了百万人头。

秦方对倭国的灭绝,堪称惨无人道。

但秦方,却莫名心安。抹掉倭国这个低劣的种族,也算是为蓝星各国都做了一定的贡献。

秦方站在船头之上,下达了对于倭国的追捕令。

“海外任何种族,任何国家,抓捕倭国逃犯,可获得赏银十两。如若抓够百人,可获得大明的封赏。”

倭国人!终究是下海逃了一些,但数量不会太多。

各国纷纷响应,开始抓捕日本人。

秦方返回大明之刻,顺带去了一趟琉球,震慑了一番。

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谁如若敢侵占,秦方不介意在来一场种族灭绝。

琉球民众胆颤心惊的迎接这个大魔王。

先后灭国两次!秦方的威名早已传到了琉球。

哪怕是具备一点反抗心思的存在,也掐灭了他内心的想法。

五千神机营!灭国安南。两万神机营,灭国倭国。这都是很可怕的战绩。

最起码秦方活着的时候,绝对不能反抗,否则的话,屠刀即可到来。

两次的战斗!也让四周的国家感觉到紧迫感,秦方是凭借火枪,火药方才能够如此勇猛,他们!也应该抓紧研究火枪,火药。

尤其是建奴.......

八月秦方回归大明......

奉天殿内,秦方汇报这一年的战绩,给将士们争取更多的功劳。

朱棣一一准许,喜笑颜开。

他完成了太祖也不曾完成的事件,哪怕是百年之后,他也足以挺直腰杆跟太祖汇报在位的功绩。

朱棣很开心,问秦方想要什么封赏。

秦方恳求朱棣一条:

一、准许新学加入科考,双方比重各占百分之五十。

但就是这一条,遭到了几乎全部大臣的反对。

秦方的这一手,可谓是釜底抽薪,十分的刁钻。

秦方的爵位如若再封的话,即是二等公。而朱棣呢,自然是不会允许的,故而秦方要求新学加入科考。这个要求,看似不高,但实则几乎触动了天下读书人的利益。

这是秦方的釜底抽薪之策,也是最有效果的策略,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一旦新学加入科考,即是承认了新学的地位,承认了新学的权威性。

新学如若亦可为官的话,他们苦学这么多年的四书五经,岂不是统统白费,还需要重读新学。万一日后新学官员把持了朝政,岂不是会攻击旧学的官员。

最关键的一点:旧学所谓的优越性,统统丧失。

为何旧学看不起新学!骨子里还不是因为新学不可为官。

总而言之,新学不能加入科举。

“微臣反对,反对有三......”

杨士奇第一个跳出来。

金幼致第二个跳出来。

胡广第三个跳出来。

解缙默不作声,他在权衡利弊。

武将们大多闭眸养神,看着这一场好戏。

秦方也不辩论,等待着朱棣的决策。

这一次,让朱棣很不爽,对秦方产生了厌恶感。

这很明显!是在逼宫啊。携着灭倭国之功而逼宫于他。

这种感觉,朱棣很不喜欢。

尤其是各大官员再一挑拨、

“如若朕不答应呢?忠国候。”

朱棣语言很冷。

“如若陛下不同意的话,臣有一本!”

秦方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奏折,递给圣上。

开篇!臣忠国候秦方自觉科举旧学无用,请废之。

原因九条!

一、上任官吏无真才实学,不知如何管理地方,上任三年,尽皆在学习溜须拍马,如何为官?

二、熟读圣人之言,背诵圣人之言即可为官,对民生无任何的了解,完全不知民间疾苦,不亲自下访,如何为官?

三、读书人聚众闹事,容易引起慌乱,品行不端,如何为官?

四......

足足九条,每一条都直指科举旧学的弊端。

还请陛下废之科举旧学制!

朱棣认为秦方永远不会跟他对着干!他认为自己能够永远掌控秦方,但这一次,朱棣想错了。

秦方颇有一种,你如若不同意新学入科举,那就废除科举旧学的豪迈。

朱棣看完这篇奏折,深深的望着秦方,眸光中不自觉的闪烁出杀意。

“准奏!准许新学入科举制,比重各占百分之五十!”

朱棣准备拂袖离去。

秦方再度递上第二份的奏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