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种种戆愚,都是装出来的?
那,为啥要装呢?
真叫人浮想联翩呀!
人心,愈加浮动了!
晓得合五部为一部之危害的,并不止于何天、卫瓘,只是因为信息传递的关系,慢了一拍而已——
张华、和峤上书,反对设立“五部大都督”一职。
张华比较平实,从“魏武遗意”说起;和峤则开端于冒顿“鸣镝弑父”,洋洋洒洒,长篇大论。
中心思想都一样,对戎夷,塞内的也好、塞外的也罢,都要“分而治之”。
张华、和峤,皆前朝重臣,威望隆重,杨骏一方,压力巨大,但自然不能干坐着挨打,中书令蒋俊上书反驳。
蒋俊的立足点,还是“时移世易”:
今日之五部,已不同于魏武之五部,已经华语、华服了——不好再视之为“戎夷”了!
为加快五部归化之进度,设立五部大都督,以督促其事,是很有必要的!
而以刘渊为五部大都督,亦为得人——他是五部人,由他来督促五部归化,比华人更有说服力吧?
接着,理中客出场了。
司徒王浑上书,说五部算不算戎夷,可议;是否应设立五部大都督,亦可议。
不过,他赞成蒋俊的加快五部归化进度之提议,他的建议是,“编户齐民”。
刘渊未必为五部大都督唯一合适人选,但先帝有“刘元海容仪机鉴,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的赏鉴,因此,在五部归化的过程中,朝廷还是应该借重刘渊的。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王浑貌似中立,其实还是向着刘渊说话。
不过不奇怪,他是刘渊的老粉丝,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到处吹捧刘渊了。
倒教杨文长赚了便宜——王玄冲可不是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