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是没收到学生们的请愿书,但在他而言也很麻烦。百年的时光,大宋“三驾马车”并行驰骋,早已不是大权独揽、乾纲独断的光景了,而且要触动的还是勋戚、商人,以及商人背后官僚集团利益,这已然超出了他的能力,无奈之下只好将请愿书留中“淹”掉了。
皇帝自以为是“老”谋深算,但他忽略掉了一点,学生都是年轻人,青春就意味着狂放、躁动,哪里会像老人家一般有耐心等下去。几天不见动静,自然就组织了第二次请愿,可这次到了礼部,里面传话元尚书身体有恙,去西山疗养去了。
一众学生败兴而归,回到学校才反应过来,这次似乎被骗了!没想到他“浓眉大眼”的元守直居然也干这种事儿。群情涛涛之下就有人提议,干脆联络京城其他学校的同学,一同前往午门去敲“登闻鼓”,当面向官家面陈。
大家一听觉得办法甚好,一致表示同意。经过月余的联络,约定今天“起事”。正好经过陆正冕等“麻将四人众”摆“庆功酒”的地方,穿出街口就上了靖安大街,有此向东便到了午门,恰在此时被他看到了陆正星。
“正星,兵马司的人在前面设了路障,走,大家一起商量一下”,正在陆正星跟大哥讲述原委之际,一个学生跑了过来示意他有事相商。
“大哥,不跟你多说了,我到前面去看看”,陆正星闻言一边跑一边向陆正冕挥了挥手。
陆正冕一把没拉住,二弟已经跑出了好远,望着背影他深深的叹了口气。学生的行为他并不反对也不陌生,但后世伟人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属实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像陆正星等的行为就是典型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了。
其实这也跟陆正冕生长的环境所带来的局限性有关,对于一个生长在和平年代里的人,是很难理解在社会变革激荡风云中,有一群理想主义者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就像一只只火炬,在黑夜中带领着人们摸索前进,直到找到一条“光明大道”。当人们踏上这条坦途,并感慨沿途风景的时候,却不知为了找寻到这条“大路”,又有多少人前仆后继,为了心中的信仰九死而不悔!
“大人,学生们越来越近了”,一名马弁跑到江朝祖的马前,大声报告道。
江朝祖点点头,在马上挺起身体向前面望了望。本来五城兵马司因为新成立的“巡查警事局”,即将归于裁撤,他也因此马上就要变成“闲散人员”,谁知文振声一案竟然他的仕途有了转机。
虽然此案两死一伤出了人命,但毕竟都是小人物,而且由于他“指挥果断、调度有方”,一举当场格毙案犯,使得事态得以控制,所以一下子就成了京城官场的“能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事后江朝祖又得高人指点,对通过此案结识的章益仁大加结纳,通过其接上了朝中大佬,腾挪纵越之下竟成了内定的“巡查警事局”首任“局座”,也算是柳暗花明、枯木逢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