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峰向来只在蜀中走动,还未出过远门,听赵小姐描绘东京景象,不由悠然神往。
赵圆珠笑道:“如若张公子来访,我必定效蔡邕之闻王粲来访—倒屣相迎。”两人转头目光相接,不由相视而笑。
赵圆珠诚恳道:“张公子武艺精熟,饱读诗书,过得三五年,可有意愿到京中为官?我愿极力保荐。”
张青峰摇头道:“锦衣玉食,出将入相,非我所愿也。我的愿望是将来可以隐居山野,做一位逍遥自在的真人或者散淡的渔夫。”
赵圆珠问道:“你所谓的真人是怎么样的?渔夫又是怎么样的?详细说来让我听听。”她望着张青峰,露出兴致盎然的神态。
张青峰道:“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渔夫者,撑一艘渔船,随波而行,唱渔歌,吟啸艳霞,赏明月,饮美酒。”
赵圆珠闻言,对他眉眼含笑道:“如果张公子将来做了张真人,我便来青城山随你修仙访道,你可愿收我这个弟子?”
张青峰躲闪着她的眼神,笑道:“赵小姐说笑了。你出身钟鸣鼎食之家,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怎会有修道之念?”
赵圆珠吟道:“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你可知道玉真公主其人?”
张青峰略一思索道:“这首《玉真仙人词》是李太白开元时所作。李太白一生好道,玉真公主也是修道之人,喜与修道之人来往。于是经人推荐,李太白得以和玉真公主相会。太白写诗豪放不羁,以此诗盛赞了玉真公主的仙风道骨。”
赵圆珠幽幽道:“那玉真公主都可以出家修道,为何我又不能效仿呢?我性情自来孤高,向来不喜热闹繁华,最喜寻幽访胜,求仙问道。”
张青峰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转移话题道:“赵小姐今晚可早点休憩,明日我带你们去味江寨和青城后山观赏。”
第二天一大早,张青峰刚刚站桩完毕,便见赵圆珠带着张如晦等人前来找寻他。赵圆珠几人为了不引起路人注意,都扮作游客模样。
味江寨为青城后山第一景,不但景色清幽,而且自古以来便是成都茂汶、金川物资交流的中转重镇,故历来商贾云集,游人众多。
几人先去镇上有名的泰安寺烧香拜佛了一番。
泰安寺始建于唐,楼殿壮丽,甲于青城,自唐宋以来,一直为佛门弟子向往的圣地,并为佛教的讲习之所。寺旁有一座舍利塔、三通古碑和数十株粗壮的古银杏、桢楠和红豆树,寺前有古驿道,是川西地区通往藏地的茶马古道。
几人出了泰安寺,只见寺旁一带五溪合流,五峰环聚,风光幽洁,便在溪边茶铺叫了一壶茶,听茶铺老板讲述蜀王杜宇将米酒倾于味江中与将士共饮的传说。
几人看看时辰到了中午,吃罢午饭便向山上行去。
青城后山宫观和香火虽较前山少了许多,但景致清幽洁净更胜一筹。
沿山道而行,只见山花烂漫,飞瀑流泉不绝;峭壁悬岩,天光云影一线。
几人一路游玩,时见栈道逶迤曲折不见头尾,时见群山环抱,绿草如茵,真是处处有美景。赵圆珠爱恋山中景致,也不坐轿,只是慢慢步行沿路观赏。
几人下山行至五龙沟时,但见沟中山花烂漫便徘徊流连其间,不觉忘路之远近,时辰之早晚。
张如晦抬头看天,见天色黯淡下来,便对赵圆珠道:“小姐,山中夜间清凉,亦怕有野兽出没,我们还是加快步伐赶回山下味江寨为佳。”
赵圆珠看看天色道:“从京都不远千里来此,必定要饱览景致而归,不然就如洁白珠玉有瑕疵一般,难免遗憾。我想在附近找一家山野人家留宿,听听山泉看看山月,于松风中抚琴一曲。”
张如晦转身向张青峰暗暗摆手。
赵圆珠又道:“有师兄与张公子在旁边,就是有猛兽,想来也无妨。”转头向张青峰嫣然一笑。
张青峰见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觉心间一软,说道:“下面不远处是龙隐峡栈道,其尽头不远处有一家小小的客栈。客栈老板时常到前山宫观听师兄讲道,故与我相熟,我们可以在那里留宿。”
赵圆珠朝张如晦调皮地笑了笑,张如晦只得苦笑默许。
暮色中,一行人向龙隐峡栈道赶去,远远地望见一条木桩穿岩铺板的栈道出现在对峙的两山中间,宛如隐身于峡中的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