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三国之汉室再兴> 第449章 天命之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9章 天命之兆(2 / 3)

而作为牵头之人,许攸首先做表率,竟将所有的家财全部捐出,合计九千万钱,只留下一百万钱给家人用。

消息传出,人人震惊,没想到许攸竟有如此通天本事,而且爱财如命的他竟会舍得捐出家产,实在叫人大跌眼镜。

刘和纪念许攸之功,将洛阳东门以许攸的名字命名,取名“攸远门”,并在东门处刻碑撰文记录此事,将所有捐赠财产的世家名字全部罗列其上,以供后人铭记。

消息传出,有人叹服许攸一片丹心,对他的形象彻底改观,也有人讽刺许攸沽名钓誉,认为他此举只是为了虚名。

对于种种是非议论,许攸挥袖一笑,不予置评,清者自清,不管他目的如何,那钱可是实实在在的。

那些乱下妄语之人,可是一个铜子都没拿出来,他们留下的,只有唾沫星子。

自从总管朝廷商务之事以来,和刘和几次交谈,许攸的眼界早已超出这个时代,他的心思自然也就不只为了谋利。

自从被刘和比作陶朱公之后,许攸忽然茅塞顿开,志向大变,范蠡退隐之后经商,三散资财,为后人所称颂。

虽说这个时代轻商重士,但被人尊为“商圣”,那也是万古流芳,更何况许攸做事,还是为朝廷做贡献,这不比带兵打仗轻松。

此时的许攸正在大江的一艘楼船之上,他这次要到江东去谈合作,数年来东奔西走,虽说劳累,却十分惬意,如今他追求的已经不是金银珠宝有多少,而是每谈成一次合作之后满满的成就感。

“商场如战场啊!”想起刘和说过的这句话,许攸此时感同身受,望着滔滔江水慨然一叹。

他做的这些事,今后功过如何,历史自有判断,而那些指责他、耻笑他的人,终究如这江中一片浪花,哗啦响了一声便消失无踪了。

洛阳城中,刘和与众文武暂住南宫的一角,这里之前因为一把大火烧毁,后来汉灵帝又命人重修,才修了一半就病逝,其后发生宫变,董卓洗劫洛阳的时候,因为南宫还是半成品,西凉军没有光顾,倒也留下了三进院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