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就拜托你了,曲阿那边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关系错综复杂,要不然刘琮不会安排那么多兵力在那边!还有逊儿和瑁儿,绩弟!我准备送他们去襄阳学习!”
陆骏说道,陆俊点头,陆家一直都是以陆骏一脉为主家,以前陆骏的父亲早丧,自然是由陆康出任族长,如今陆康逝世之后,陆家又以陆骏这这一脉为主。
陆俊也知道自己这位堂兄在襄阳有不少人脉,年少的时候与襄阳蒯家的关系很好,如今蒯氏一族得刘表器重,襄阳又文风鼎盛,有蔡邕,司马徽,郑玄,宋忠等博学多才之人!确实更适合他们求学。
陆逊年龄最大,今年已经满十二岁了,陆绩辈分高,但是年龄小,比陆逊要小三岁!他们的轨迹都开始被改变了。
刘琮没想到陆家之行如此顺利,原本以为要耗费一方口舌,没想到陆骏直接答应出仕,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二公子,陆骏聪慧,昔日家父言,陆家兴盛在他这一脉!”
周瑜说道,周家与陆家是世交,那时候周瑜还小,不太明白,如今算是明白了一些,陆康过于顽固,不懂变通,若在盛世,也能保家族大兴,但是在乱世,则有些不够。
“公瑾,吴郡我不担心,只是担心丹阳郡以及庐陵郡,虽刘辅报喜,但是我担心他是为不让我担忧庐陵之情况才报喜,所存六万斛粮食怕是省吃俭用省出来的!”
对于庐陵的情况,刘琮一开始是高兴的,庐陵经过两三年的发展,终于有这么大的起色了,但是回过头一想,庐陵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争,粮食调拨一直很充足,怕是这小子怕担忧。
刘琮已经致信给荀攸,询问庐陵的真实情况,毕竟一个月前,荀攸前往庐陵走访过,应该了解到庐陵的真实情况。
庐陵县发展主要是两个重心,一是以庐陵县为主的,其二是以赣县为主,这两个地方都比较适合发展农业,人口相对比价密集。
目前庐陵有8县,分别是庐陵县,泰和县,石阳县,平都县,赣县,南康县,大余县,于都县!其中大余县和泰和县尉新置。
人口这两年增加了三万多人,达到了二十八万人,人口基数低,有这样的增长已经是非常错了。
柴桑。
“主公的信件是一封接一封,还好造纸是主公自己的产业,否则这纸张费用都是一大笔钱!”
荀攸看到刘琮如今密集的信件,也是微微一笑,情报他也收到了,在荀攸看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足为虑。
“二公子毕竟年轻!”
黄祖在旁边也是笑道,对于袁术,他们都有很强的信心。
“黄将军,不可小视,袁术这人还是有许多过人之处,根据目前的情况,袁术估计是打听到了我军矿产之地,想攻下江夏拿下此地!”
荀攸指了指大冶铁矿所在之地,这些个诸侯,一个一个都很会算计,攻打某处那都是算计好了利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