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这些学生兵们,便都换上了新的装备和服装。
秦时明他们在雨花台上,有一个十分简易的训练场。
距离日军抵达南京城外,只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了。留给他们训练这些学生兵的时间,同样只有一个星期。
也是在这一天晚上,白少卿终于拉了一票人,返回了营地。
他这一次出去挖墙脚,可谓是收获颇丰。
通过慷慨的给与大洋等方式,白少卿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便招募了一百多名士兵。
数量虽然听上去不太多,却基本上都是经历过淞沪会战的老兵。
一开始听说是要去秦时明的三营,不少士兵都表示拒绝。
因为从淞沪会战一直到现在,秦时明此人虽然指挥和战术水平,都是超一流。
可不知道是不是树大招风,他的部队总是处在日军的重围之中,往往需要面对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于他们的日军部队。
他们终归是惜命的,是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加入秦时明的三营。
当然,在白少卿将一把大洋,洒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这些士兵们的态度,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转变。
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尤其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
白少卿的方法虽然简单粗暴,却也绝对有效。
一百多号人,便被他直接拉到了雨花台。
此时,秦时明的三营,兵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补充。恢复到了六百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