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上进攻山海关距离较近,不会存在粮草运输的问题,但也存在其他的问题。
首先是出动多少兵力的问题,那里除了吴三桂和高第的五万余大军,还有多尔衮所率的近八万清军精锐。敌军兵力高达十三万之众,且多为精锐。
若是派兵少,很有可能会被多尔衮直接吃掉。因为失了榆林,军心已经十分动荡。若是再败一次,形势恐怕会变的完全不可收拾。
但若是尽起大军东上山海关与清军决战,似乎也并非良策。
首先,多铎很有可能会从北面杀入京畿,引发混乱。其次,因为之前的拷掠,北地的乡绅官员对闯军极为不满。大军东上,谁又敢保证不会再出现一个姜瓖?后方不稳,大军轻动,一旦有变,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除此之外,李自成还有另外的一个担心。吴三桂打的是为崇祯帝复仇的旗号引清军入关,周显虽然脱明自立,但谁都明白那只是迫于形势。若是在决战的关键时刻,他引兵北上,从背后偷袭闯军。那样的话,闯军定会遭受空前的惨败。
众臣讨论了好几天,分析了各种利弊,但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李岩的意思是由李自成坐镇京师,遣一员大将领闯军主力东上山海关,与清军决战。
这个大将自然是刘宗敏,但刘宗敏本人有点不情不愿。在京师拷掠诸官玩的正高兴呢!却突然让他领兵东上。胜不胜暂且不说,最主要的是辛苦。
入京师后,山珍海味,美女少妇,应有尽有,人都胖了二十多斤。这时候让他离开自己的安乐窝,他当然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