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朝的君臣上下之礼比较随意,皇帝和大臣们日常工作也比较随意,没有太多的套路。
像三品大员弄出去当个下州刺史甚至司马这类事情一点都不意外,这还不是贬谪。州刺史调回京里就给落个从六品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官职升迁降渎完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看心情,看空缺,看举荐人。这会儿的官员基本上都是靠推荐,举荐上来的。举荐人才是官员的正经职责。
而且官员的称号官职特别多,除了正常的职散勋爵四大项以外,还有捡校和兼任。一个正二品的官,头衔写出来没有个五六十字百八十字都不好意思见人。
像刚刚造反的李怀光,检校刑部尚书,兼任河中尹、邠州刺史、邠宁庆晋绛慈隰节度支度营田观察押诸蕃部落等使。加封检校左仆射,兼任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支度营田观察盐池押诸蕃部落六城水运使,封爵食实封四百户。
这都没加上他兵马副元帅之类的临时职务,也没把散勋爵写全,都上百字了。
像亲王勋贵,高级京官,经常还会遥领一些外官职务:就是挂个名,人其实是不去的,主要是彰显地位表达重视,比如东京府或者军事重镇这样的地方。
如果张军这个时候战败失势,他最好的下场就是被赶到沿海一带去当个刺史,甚至县令都有可能。大唐皇帝极少杀臣子,都是撵的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
在这会儿,东南沿海还算好一点,是粮产区,像岭南那边基本就是穷山恶水的代称,不犯点什么事儿都去不上那种。
一路胡乱的想着事情,走到了军器监造的大门。
亲兵伸手拉住张军的马头,示意了一下。张军抬头看去,见是主簿等在路边。
“见过府尊。”
“免礼。可是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