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北方四镇一去,李希烈一倒,大唐境内已经再没有什么成气候的大势力了。
以前这些人趁着北方战乱淮西造反皇帝鞭长莫及,这才偷偷的过起了小王国的美好日子,让他们造反那是万万不敢的。
现在就是宣告这些人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大唐重归皇帝一统。这些墙头草势力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取舍。
凤翔的部队已经比出发的时候壮大了好几倍,虽然孙福达和孟保带走了一大部分,张军身边仍然有几万战卒。
因为战事已毕,张军带着部队从焦篱堡到高陵足足走了六天,基本上就是在行军拉练,对部队展开全方位的训练。
为什么走这么慢?当然是为了给李适留出足够的时间处理大小事情,安排官员,理清官秩安排庆贺等等。
张军如果挟着灭希烈去四镇河中大胜的捷迅快速回到长安,难免就会抢了皇帝的风头,这个时候的风头应该是李适的。
经过几天的缓冲,从皇帝到大臣的那点激动已经基本平复,这个时候再见面是最好的。
大功同时也等于大嫉,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张军不管如何也不会犯,何必呢?争这点风头毫无意义,自己也不需要这些。
第六天,马燧和李抱真各自带着牙营追了上来。河中诸事已经安排好了。
一见面,李抱真先对张军抱拳称谢。这是把杨秫弄死了吧?张军也没问。想来马燧应允了的事情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劳节下久候。”马燧也对张军表示了谢意。他不知道张军为什么走的这么慢,于是就理解成了特意在等他和李抱真,于是感激之情顿生。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三个人便在东渭桥,原来李晟的那个营地里驻扎下来休整,也是商议一些事情。马上三个人要进京面圣,需要统一一下思想和意图。沟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