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错……”何乐稍用力,信号兵就晕倒在地。他透露的情报足够换回自己的命,所以何乐并没有杀他。
何乐把对方的计划简单写在纸条上,将纸条装入穿云雀腿上的竹管中。看着穿云雀飞入云端,何乐才放心的和九人汇合迎着袁家军走去。
这时袁家军的主力部队已经过来,为首的正是祝大昌。祝大昌今年也有五十开外,跟随袁义承将军南征北战,奔波几十年,尝过败绩也得过胜仗。当年要不是他拼死拉着,袁义承老将军差点就学建祯帝殉国。
何乐迎上前当先行礼,那祝大昌早已知道何乐的侯爵身份,自然不敢怠慢赶忙从马上下来行礼。看他的身手,还真一点也看不出已是五十岁的人。
“祝将军辛苦了!”何乐直视着这位老将,常年的风霜将他的脸吹得苍老而粗糙,典型的国字脸,浓眉大眼,给人的观感很是硬朗。据说早年间袁将军还不得志时就是祝大昌帮着他打理兵部上下的关系,这才使得袁将军有精力操练军马,可以说这位祝将军不仅是上马能打战,更是下马能喝酒。就连彦少卿也对他赞许有加,夸他是守得住平庸的将才。
“侯爷言重了!”祝大昌带甲而跪,没有因为何乐的年轻生出半分傲慢。
何乐当然不会让他跪,用元炁托着,更是上前将他扶住。
“老将军不必多礼,待回到临安城再多作盘桓!”
祝大昌是知道何乐为修行者,但不知道何乐如此知礼数,原以为他会有些许少年得志的傲慢,不成想他竟没有丝毫架子,反而始终礼遇有加。
“好。”军人自是不同于文臣那般扭捏作态,祝大昌也不再啰嗦多礼,马上与何乐交换起现在的情报。当知道叛军计划伪装成袁家军混入临安城时,他于是心生一计。
何乐对于计谋算不得十分在行,这方面最强的还是栗源先生。听完祝大昌的计谋,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并非没有可能。但要满足一个最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全歼对面的叛军,不能放走一个。
只是叛军的伏兵有三万之众,而他们连带后勤兵也才四万人,要想达到全歼的效果至少需要两倍于叛军才可行。
“恐怕会兵力不足!”何乐照实说。
“没关系,可让袁将军从城中出兵来个南北夹击,定能吃掉全部叛军。”祝大昌平素也是善于捕捉战场机会的智将,谋划起攻势时更是大胆心细。
可何乐不敢冒进,这样做非常冒险,万一仍是对方设的局又怎么办?何乐只知那位龚易斌善谋略,但精明到什么程度就不得而知。从现在的情况而言,确实是一环比一环险恶。
“侯爷可放心,再加上临安城中的人马,就算有再多的叛军也足以与之力拼而不败。”祝大昌情知何乐力求稳妥,明白他是被对方的连环计给唬到。
何乐也盘算着两处合兵的数量,确实有值得一力拼的本钱。最关键是能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而且这时他们的主要兵力恐怕也集中在南门一带,只等着假袁家军进城开门。
“好,我即刻安排!”作为此时官阶最高的何乐,他有义务对计划作出决定。
祝大昌很是欣赏的点头,回到队伍中安排。
何乐再次拿出穿云雀,将最新的安排发出去,跟着他又跳到悬崖之下,取出大量的火晶石。又现场用刑天刀加工出几大块大石头,并将火晶石塞进去。
大概等了有半柱香的功夫,祝大昌过来点头表示已经安排妥当,这时原本缓慢行进的袁家军突然加速。
何乐抱起一块塞有火晶石的石头走到队伍的前方,然后轻轻念着咒语,并将血滴在阵符上。阵符发动,火晶逐一开始发热,何乐小心的观察着火晶石的变化,待到接近临界点时他才将手中的大石头扔出去。
可能就一息吧,石头被扔出足有百米,快要落地时发出轰的一声巨响,炸得石头四分五裂。
何乐也说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只是觉得可以这样做,当真正做出来时才发现效果惊人。就听到石头炸开处,无数人惨叫着四散奔逃。何乐没有停止,更是拉上谭进一起扔,不过扔的时机仍由他来掌控,且没同意着急想要加入的肖重勋。原因很简单,关键还是扔出的时机。扔的时间过早石头落地可能会摔裂,这时再炸的效果会差很多,扔迟了……迟了自己人就得完蛋。
何乐计算着次数的扔,整整投出十六下石雷后就停止,那边埋伏的叛军伏兵早已被从天而降的石雷炸蒙,作为这个世界上首支被远程轰炸的地面部队,他们有很话要说……
“杀!”何乐抽出刑天刀,冷冷的喊出一个字,混在队伍中冲出去。
在何乐身后,紧紧跟着九个人,包括手受重伤的赵义。没有任何人退却,就连谭进此时也在心里燃起无名鬼火,要将任何敢阻挡他的人烧得形神俱灭。
那边原本摆好阵形埋伏的伏兵,在轰炸中早已乱作一团,当准备妥当的袁家军冲杀过来时,他们还处在蒙头转向中。尤其是有几名领队在轰炸中被炸成重伤,更是直接导致他们所辖部队没有指挥,当袁家军冲过来时只能直接溃散。
何乐领着身后九人,不断变换进攻方向,最快时他们杀到叛军的指挥营帐,但没有急着冲进去杀光营帐内的指挥官,而是将他们赶着往临安城方向跑。
原因很简单,若是叛军完全是混乱后只会四散乱逃,而有将领带着就会不一样。所以在何乐他们有意识的驱赶下,叛军的将领们并没有察觉到何乐他们的意图,只是在仓促间抵抗着袁家军的冲击,然后边撤边收拢部队。
此时叛军阵中负责指挥的将领要比那位窝囊废将军强百倍,只是可惜他们吃亏在开始十六下远程轰炸。轰炸刚一开始他们就完全蒙头,不知为何应该是将共济山天险炸塌的十六响竟落在他们头上,还造成如此巨大伤亡。
可以说何乐的突发奇想,才是叛军快速溃败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