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沽溏渡口,当初栗源先生就是从此处上岸,然后北入临安,主政如今的大周朝宰相一职。
现在何乐又再度从此处上岸,只是他的心境也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他再次去南荒前,对整个世界的看法还是扁平的。而当他完成此次南行之后,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已经变得立体起来,也更加的完整,更加的丰富。从此之后,在何乐的感官当中,世界被完全颠覆,再也无法回到最初的模样。
现在的何乐,他再也不会那么幼稚的去认为世界是单级的。人要面对的竞争也不会是一对一,甚至不会是一对二、对三、对四这种竞争的格局。
世界实际上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如果需要,甚至可以发生一对三千那种完全不成比例的敌对状态。而且在现实当中,凡人世界当中的所有人都将要面对来袭的强者。也就是他们将要面临的敌人是共同的,并非只针对某一族群,而是针对整个人类来进行征伐与杀戮的格局。
当然,也并不会因此局面何乐就会选择去进行合纵连横,联合所有的人来合力对抗三千世界的敌人。何乐可没有傻到那个程度,他知道现实的凡人世界当中可不会有谁相信他所说的事情,无论他的说法多么具备蛊惑性,也不会有人真的相信。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他们降服,让所有的人都臣服于一个强大的强者脚下,那时候他说的话才会被人接受。
而在此之前的任何试图联合起来对抗未知敌人的努力,都只是白费的。所以何乐在认清现实之后,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现在该去做的事情。
何颍透过何乐的记忆自然知道,何乐为什么会如此的痛恨羯人。也正因为何乐对羯人的痛恨,所以才会将那种痛恨也迁怒到青莲教匪徒的头上。因为当年若不是青莲教趁机作乱,羯人想要轻松夺得大周朝的北地七州,其实还是有难度的。
可是在当时,青莲教突然在澄河南的石台州举兵发难,结果导致大周朝不得不分兵两面出击。最终在极被动的情况下,只能是顾此失彼,未能够集中兵力对抗突然大举入侵的羯人大军。也是在那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才最终导致北地七州失陷。
要知在当时,大周朝即便是遭受严重的旱灾,但只要朝堂内政局稳固,与羯人大军最起码也能够对拼几年时间不至落败。甚至有可能在耗尽羯人的食物后,还能逼得他们退回到斡儿海大草原上去。
也因此,何乐对青莲教同样的痛恨,更是早已在心中想好,只待开春后就将要在西征当中将青莲教全数歼灭,才能消他心头之恨!
当然,对于青莲圣母,何乐同样充满警惕心。他不知道那青莲圣母究竟为何方神圣,但为避免到时候真的驾临下一个强大的对手,何乐也必然会事先将青莲教彻底铲除,不给青莲圣母降临的条件。
反倒是何颍,却觉得青莲圣母似乎与她有着某些渊源上的类同感。
自然这些想法何颍并不会说出来,毕竟那只是她个人捕风捉影的感觉。对于那青莲圣母,她也只不过透过何乐的记忆来获取。而何乐本身对青莲圣母也是一知半解,最多也就从那磐城上所有刻着的青莲圣母雕像,来了解那个未曾谋面的青莲圣母。
可整个磐城上的青莲圣母雕像,也是已经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变迁,早已不是真实青莲圣母的模样。所以何颍此刻对青莲圣母的感觉,那不过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更最为重要的是,她现在与何乐可是有着血缘上的亲缘关系,而那青莲圣母哪怕是与她同源同宗,但经过何乐的转变之后,她与那青莲圣母面也只剩下了敌对和仇视的关系。
所以何颍也只是在心里有种疑惑,并不会去真的研究,更不会就此形成对青莲圣母的好感。
就在他们俩复杂的思绪当中,终于他们所乘的般也终于到达目的地。此刻就停在牛沽溏码头上,而在码头外也早已停好七辆硕大的马车。那些马车自然也是曹家人事先着人准备好的,在此前栗源先生北上时何乐就已经见识过他们的执行力。
现在那些停放着的马车里,更是已经准备好充足的食物,甚至还有一辆马车里准备着铠甲和兵器。并且他们所有负责来驾驭马车的下人们还获得一项特殊命令,那就是所准备的马车必须足够大,并且在何乐等人到来后所有人暂时退至一旁回避,等到冠勇侯出声吩咐后才能够回来驱赶马车,并且任何人中途不得有任何疑问和出声。
对于如此奇怪的命令,那个时代的下人们早已是以为常态的正常现象。因为贵族们经常会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并且他们在做那些事的时候并不会想让下人们看见。所以他们获得奇怪命令后,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的好奇,而只会遵从于命令本身。
比如此刻,见到何乐他们到达后,这些人便立刻撤离马车近百米,远远的缩在码头的小棚内不敢出来。他们更是将脸朝着南面,害怕一不小心就看到大人们的隐私,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到现在何乐也已经开始习惯于尊卑间那森严的间距,不是他习惯了作威作福,而是现在也无力去改变。所以他并没有去说任何话,而是从怀中拿出一支令箭朝天上射去。
那令箭在天空上炸开一朵红色的花,紧接着就听到南面的密林中传来一阵急促的喧哗,那是树木承受巨大力量冲撞后发出来的摇曳声。紧接着一个硕大的黑影从那片密林当中窜出来,几个纵跃来到马车旁。
何乐看着眼前急速赶来的八臂赤岩,只见它身上还沾染着不少树叶和草屑,看得出它是在见到令箭后就立刻有些慌乱的匆忙赶来。所以何乐笑了笑,指着中间一辆最为庞大的马车对它说道:“又要委屈你了,再往北路上人会比较多。等以后他们习惯你了,那时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这大周朝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