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陵渡往北大约七十里,就是渡口浦坂津(后世永济)。
刘哲在夺取河东后,为了不刺激曹操,不让曹操整天紧张兮兮,他在风陵渡没有部署重兵,只是留下一部人马防守,防止曹操渡河偷袭。
曹操在夺得弘农郡后,也没有重兵防守风陵渡,现在风陵渡已经开始逐渐没落,渡河的百姓多数从浦坂津过河,进入雍州。
不过当刘哲率军二十万出发后,在黄河南岸守住风陵渡的曹军开始增多,在距离风陵渡约五十里外,有一座雄关,潼关,在东边一百四十里,有另一座雄关,函谷关
潼关与函谷关之间,是一条狭小的通道,蜿蜒山间,深险如函,因此称为函谷。函谷的东头,叫做函谷关,西头,便是潼关。
函谷关是战国时期秦国所建,秦军都凭藉险要的函谷关,成功抵御六国联军的进攻,使他们大败而回。
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就因为函谷关的险要,决定在关中的长安建都。
西汉结束,东汉建立,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函谷关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它与汜水关两座雄关保护着东汉朝首都。
董卓迁都长安后,便开始加强潼关,寄望于潼关函谷关两座雄关抵挡关东联军和刘哲。所以潼关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董卓死后,长安落入曹操之手,因为河东属于刘哲,为了防止刘哲从风陵渡渡河上岸,曹操进一步加强潼关,让潼关首次超过了函谷关,同时函谷关开始逐渐废弃。
潼关取代函谷关成为雍州的新大门,一旦刘哲从风陵渡渡河,攻下潼关,那么大军便可以从风陵渡渡河,长驱直入,抵达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