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二百五十三章 拜会大学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三章 拜会大学正(1 / 4)

宋时的州试,是由州通判来主持进士科,以州之录事参军主持他科。</p>

只要能考核通过,就成了举子或者说是贡生,有了参加尚书省与礼部主持的省试。</p>

所谓的省试,并非是指各省考试,而是指的尚书省。因为隋唐开科举的时候,就是由尚书省主持。</p>

当然了,与地方上的州试不同,汴梁城的州试无论是规模还是重视程度都是天下第一。</p>

没办法,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p>

各种各样的人脉关系下,太学的学生,新政上来的舍人,需要加恩的勋贵子弟等等等等。</p>

无数的因素汇聚在一起,结果就是汴梁城的解试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同时许多名额也都已经被内定。</p>

作为天子脚下,汴梁城的解试还是对当地人很优待的。</p>

至少考题没有想象之中的那样困难。</p>

王霄这里经过搜身就进了考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就准备在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参加大规模的考试活动。</p>

北宋的搜身还是比较给面子的,不像是明清那样直接扒光了查。毕竟这时代的士大夫们还要脸,干不出那种事儿。</p>

明清时代的士大夫已经称不上是什么士大夫了,压根就不知道脸面是何物。</p>

科举的步骤,需要准备的东西,乃至要用什么格式用什么字体去写,王霄早已经是门清。</p>

有黄庭坚这几个参加过科举的佼佼者帮忙复习,王霄应付这次的解试毫无问题。</p>

三天的时间里考三场。</p>

第一场是经义,从论语之中出了一道题做注释。</p>

第二场是诗赋各一首。</p>

第三场是经史子集中的子史论一首,时务策一道。</p>

简单来说就是,第一天是问答题。第二天就是写作文,第三天是写议论文。</p>

王霄成功的通过了解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士。名次不是很高,可足够他获得参加明年春天省试的资格。</p>

成绩出来后,王霄找了时间专门请了黄庭坚等人好好的搓了一顿,作为他们帮忙的感谢。</p>

“秦居士。”王霄亲自为醉醺醺的秦观倒酒“不知学士与大学正可曾相熟?”</p>

王霄虽然过了解试,可身份上与秦观他们依旧是差的远了。</p>

秦观他们欣赏王霄的本事,愿意与他相聚。当然不可能整天学士来,学士去的凸显身份差异。所以交谈的时候都是以别号相称。</p>

宋时的文人士大夫要脸,与有才学的后辈相交只论字号不论身份。</p>

再往后就不行了,那个时候就只说礼仪。晚辈见长辈,你再有才学,再被欣赏,也只能是先行大礼再说。</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