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世上岂会有如此不知廉耻之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世上岂会有如此不知廉耻之徒(2 / 3)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若是负责这方面的事情,自然是知道。不是的话,自然就是不知道。”</p>

“哈哈哈~~~”赵煦对此非常满意。</p>

比起那些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事情都揽在手里的大臣们比起来,王霄简直就是一股清流啊。</p>

“朕现在就命你为右文殿修撰。现在可以说说,安置灾民为厢军,究竟是好还是不好。”</p>

大宋皇帝任命谁做官也是要走程序的,而且的确是有被驳回的可能。</p>

不过右文殿修撰这样类似秘书,负责记录写文章乃至给皇帝意见的位置,却是可以自己任命。</p>

王霄先道了声谢,之后才说“安置灾民为厢军的本意,是为了避免这些受灾的百姓聚众为乱。从短期上来说,的确是可以极快的弥消这种危险。不过这却是一种懒人的办法。”</p>

“遇到灾荒就要招揽灾民为厢军,虽然开销看似不大,可随着时间的累积,数量多了之后将会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p>

“之所以这么做,不是没有别的解决办法。而是因为这样做对于当地官吏们来说最安全,最省事。有功劳还不会出麻烦。至于财政沉重什么的,跟他们又没关系。”</p>

赵煦面露怒意“吃着我赵家的俸禄,真是一群好东西!你说说,这次的灾民要如何安置。再过几个月就是冬天了,到时候没屋子住闹起事来就麻烦了。”</p>

“这就要看官家是要长期出钱,还是短期出一大笔钱了。”</p>

“有什么区别?”</p>

“长期出钱就是编成厢军。虽然现在花销不多,可以后月月年年都要给。”</p>

“短期就是掏出一大笔钱出来,再发动灾民以工代赈重修房舍什么的。争取在冬季到来之前让他们住上新房。”</p>

赵煦想了想,当然是选短期出钱了“可如何保证灾民们能在冬天之前建好新房?”</p>

“给河南府的官吏们下达指标,限定期限。做不到的直接处置。官家请相信一点,有了足够的压力,没有他们办不到的事情。”</p>

赵煦满意点头“爱卿可愿去河南府监管此事?”</p>

王霄拱手行礼“微臣是右文殿修撰,不是河南府知府事。这事我不懂。”</p>

“你呀。”</p>

赵煦明显心情大好,摆了摆手说“此事朕会安排得力之人去办。这边正好有个修炼上的问题想和你请教...”</p>

宋朝灭亡的原因在于兵不能战。可宋朝的军费开支却占到了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p>

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却养不出强兵来,除了上下伸手之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兵太多了。</p>

全国上下一百多万的兵马,单单是每月每年的开支俸禄就几乎吃掉了所有的军费。</p>

而兵力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遇到灾荒的时候懒得想办法的官吏们就花钱收拢灾民,安置为厢军。</p>

插播一个app: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app--咪咪阅读ahref=""target="_blank"/a。</p>

他们不是没有办法去救济灾民,安置灾后重建。而是懒,不愿意去做麻烦事情。</p>

反正只要是送进厢军里就不会有过错,谁还会去给自己找麻烦呢?</p>

有那时间和精力,在三瓦两舍里面吟诗作赋,畅意人生多好。</p>

大宋的士大夫们就是这么潇洒。</p>

赈灾救济的事情,王霄没有去多管。他已经做的够多的了。</p>

下值回到家中,看到家门外那挤满了街道的马车,王霄无奈的摇头。</p>

名声的确是出去了,可找上门来的人也太多了。</p>

这些人都想从王霄这里窥探天机,得到好处。王霄哪里管得了他们。</p>

回到家里,王霄直接嘱咐明月“派人去外面告诉那些人,想逆天改命也可以,拿十万贯出来我就帮他们算上一卦。至于能否成功,我可不能保证。”</p>

“十万贯?!”</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