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和吕夷简对视一眼,他们不是吃惊王钦若家中铺面的多,而是吃惊于他家中的铺面才一十六家………当然叶安在听闻之后也是吃惊的,与李遵勖家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之一毛。
“王公家也是有田地的吧?那不知王公家每年是田地赚钱还是商铺赚钱?”
这就等同于问了一句废话,粮油买卖能不赚钱吗?至于生丝更是市面上的俏手货,一般的人家便是有钱也不一定能收到。
但同样,王钦若也无法回答,他这才发现自己掉入了叶安早就挖好的陷阱之中,但很快便笑道:“天下财货止有定数,商贾多而余者少也,若人人都去经商,人人都做买卖,那谁来种地?商人口袋里的钱多了,农人口袋里的钱自然便少了,不知长生可知晓,这天下是农人多还是商贾多呢?!”
这就触及到了国家的核心利益上了,御座上的刘娥静静地看着叶安与王钦若的辩论,眼下已经不是在考校叶安的家学,而是在互相辩论,一场关于该不该重商的辩论。
相比御座上有些懵懂的赵祯,刘娥以及王曾和吕夷简三人却从王钦若的话中听到了另外一个意思,为何历朝历代重农抑商?当然是因为天下农人多而商贾少。
既然天下的财货是有定数的,那商人多一分,农人便少一分,农人口袋里的财货越少,对一个国家和王朝来说便越是不安定。
说到底,重农抑商被定为国策不是没有道理,而是为了稳定民心,为了维护天家的统治。
在场众人之中唯有刘娥知晓问题所在,这是王钦若在故意把话题引到商贾之道上,叶安之前只是讲述他的家学,认同儒家而已,对官家也不过是提了一句儒学与商贾之道的关系罢了。
但王钦若却把他引到了商贾之道对国家的利害上,也是在故意说给刘娥,原因很简单,因为她之前已经动了从左藏库出钱开设钱庄的想法,这个想法她对王钦若说过,但却遭到了他极力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