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邮,董书恒与扬州商会的主要代表举行了一个座谈会。
当初董书恒起家的时候,扬州商会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董书恒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人。
当初的长江集团就是董书恒和扬州商会合作创办,并且不断做大。扬州商会是主要的出资人,但是董书恒是却是集团的控股股东。
同淮海公司一样,长江集团也不断地在向复兴军输血,为华夏一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现在董书恒的那部分股份已经转为华夏所属。这让扬州商会与华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
不同于淮海集团成为纯国属企业,长江集团现在是一个公私合营的典范。
董书恒这次找长江商会其实是有一件大事情要拉着他们一起做,这件事情做好了之后对扬州商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好处。
当然推动这件事情,也是为了配合华夏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意图。
董书恒一直想要向澳洲发展势力,这块大路的探索发现在几块大陆中算是比较晚的。
华夏实际上在十五世纪就有人到过澳洲的北部。
书院的学者找到了很多有关与澳洲有关的文献。但是也许华夏人所到的都是相对荒凉的澳洲北部地区。所以没人在那里定居吧。
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毕竟董书恒这里还没有派人到澳洲去探索。
澳洲一直是英国的地盘。美国dú • lì战争之后,英国就对澳洲更加的重视了。开始加大了对澳洲的移民。
同时,英国也到处在宣誓对澳洲的所有权。
但是澳大利亚太大了,英国人本来人口基数就那么一点,移民活动并不顺利。
现在才是1855年,英国虽然开放了本国自由民移民澳大利亚。但是十几年间移民的数量仅仅是十几万人,1840年以前的澳大利亚还只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从欧洲传来的情报的是1850年的时候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总人口也只是50万人。
这些人口还都生活在新南威尔士州,以悉尼为中心的一片区域,这里的土地是澳大利亚最肥沃的,适合耕种。
在其他的区域几乎没有人存在,有也只是土著居民,英国人也没有办法管理到。
澳洲的三分之二土地都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两条河流墨累河和达令河都在东南地区。
也就是现在英国人的主要聚居地新南威尔士地区。
但是来自后世的董书恒知道,西澳大利亚虽然主要都是沙漠。但是那里才是澳大利亚的精华。
因为这里简直就是全世界的矿藏仓库。相比于东南水草丰美适合耕种的地区,董书恒想要的是西澳大利亚地区。
实际上澳洲距离华夏要比英国近的多了。过了华夏的南洋,距离澳洲也就不远了。
董书恒也提前做过功课。从南大洋前往南美洲的船队之前已经派过探索船沿着吕宋的东部海域南下。
船队在吕宋的东南方发现了一个群岛地带。这就是后世南太的加罗林群岛。这个群岛几乎都是小型岛屿。
再往南没有多远就是新几内亚岛,这座岛目前只有荷兰人在西南部建立了小型的殖民据点。
其他地方根本还没有殖民者活动的痕迹。
新几内亚岛的东北部还有一大片群岛区域,这里是后世的俾斯麦群岛。同样这里也没人宣布殖民。
当然了华夏进入澳洲,走路吕宋的西部,然后穿过后世的马鲁古群岛更加的便捷。
但是那里遍布欧洲殖民者的势力,不利于华夏暗中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