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一六六章 鹿儿岛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六章 鹿儿岛之战(3 / 4)

那霸是一个商业城市,识字的人很多,尤其是那些商人,他们的大多都识字,而且是汉字,琉球没有自己的文字。

所以报纸的内容很快就在那霸港流传开来,同时还有琉球与淮海军签订的《保护条约》也附在了报纸的后面。

包括琉球人在内没有一个人对这份安保条约说一个不字。大家不会想淮海军侵占了琉球的主权,而是在心里庆幸琉球终于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

“姐姐,你在看什么?咦,是报纸呀,你竟然花钱买了一份报纸,要是爹爹知道了肯定要骂的,街面上专门有人读报的,要便宜多了。”同福客栈中,胡家的弟弟看到姐姐在偷看一张报纸,好奇地向前问道。

说着他一把抢过了报纸,“嘻嘻,姐姐,先借我看看。”说着就往自己的房间跑。

“胡多福,快还给我!”姐姐赶紧追了上去。

“咦,这不是王大哥吗?”胡多福边跑边看,忽然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照相技术,所以报纸上面不仅仅有文字还有图片。这报纸的人物介绍专栏赫然有一张王乔的戎装照。

胡招娣一把抢过了那张报纸。迈着小碎步跑回了房间。

多福也没有再说什么,站在那里若有所思。

我们来说一下这份《淮海新闻》,这份报纸是董书恒从京城回来之后授权给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这份报纸将不再局限于商业报道,而是一份综合性的报纸,董书恒准备将这份报纸办成宣传淮海军的喉舌。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人如何不知道舆论的作用。

后世那些自许自由民主的国家,哪个不是将新闻报纸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整天编造一些没有营养的谎言,去攻击他人,美化自己。

淮海军在琉球的这次行动也会通过报纸传到国内,自从京城回来之后,董书恒越发的没有顾忌了。

国内大部分的有识之士还是心向清廷,大家都是受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些正统思想。

在他们的眼中,淮海军还是一个地方军阀。这些骄傲的大清文人又怎么会看得起一个军阀呢。

虽然董书恒也看不上这些旧文人,但是这些人至少是有文化的。清末的一些改革派,不也都是旧文人出身吗?

由此可见中国的文人并不是天生的保守,他们也会根据时事变通。

就像淮海军政府现在所用的这些人。他们实际上也是旧文人,但是投靠了淮海军之后,他们会根据董书恒的需要来改变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