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那时候,就可以让各府学正出题,然后众勋贵答题,然后将这个送到春官府来,由春官府的人来审批。
圣人说这倒是不错,若是这些人应对不当,那么自当呵斥,若是应答得体,自然可以察举上任。
楚继善说着圣明,告诉圣人,这件事只能缓缓图之,而且国朝非是要挑起寒贵之争,而是让勋贵能够更好的协助圣人治理天下。
楚继善说道后面,也小心翼翼说,如今这勋贵,大多数都不类其祖了,若是不学习的话,只怕日后遇到变故,进退失据,会有鼎摇之危。
这话楚继善说的很含蓄了,说完就立马谢罪,说自己失言了,圣人听了之后,也是深有其感。朝廷的勋贵已经不能让他满意了,圣人的要求是维持这个朝廷的运转,但是这些勋贵连这一点都有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圣人让楚继善起来,对着楚继善说了傅公子的事情,圣人对于傅公子的那一套很满意,在勋贵之中寻找有用的人,朝堂上,终究是勋贵才是可以相信的。
对于林绍闻招纳寒士,圣人不置可否,楚继善也察觉到了这一点,说林绍闻终究还是太年轻了,而且曾经当过学正的他,自然亲近寒士了。
“你和林绍闻有交情,你写一封信给他,告诉他,国朝是以勋贵共治天下,而非是士大夫。”
楚继善说唯,然后圣人就让他离开了,从宫中离开,楚继善倒是为难起来,这一封信是肯定要写的,但是楚继善猜测林绍闻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林绍闻和傅公子的矛盾现在京城都有所耳闻了,傅公子早到了南都,这勋贵多数依附傅公子,林绍闻就算想要寻找,也要有人给他找。
林绍闻要对抗傅公子,只能借助寒士的力量,而且就林绍闻的现在所作所为,楚继善认为是善道,只有这么下去,才可以和傅公子抗衡。
回到自己家中,楚继善左思右想,最后写信了,他这一封信提醒林绍闻,寒士要有,勋贵也要有,而且南都的官僚多是勋贵,到时候若是有什么事情,能够借重的也只有勋贵。
楚继善也为林绍闻出谋划策,如今林绍闻是小冢宰,这天官府在他手里,就应该利用好这个机会,进贤人,退不肖。
而且陈士弘也到了,这京兆尹都是自己的人了,动作可以大一点,反正闹大了,到时候无非是各打五十大板,这对林绍闻无损,吃亏的只是的傅公子。